馮劫,戰國至秦朝時期秦國朝廷大臣,曾任職御史大夫,與當時的丞相王綰、廷尉李斯等人商議帝號,尊始皇為「泰皇」,天子之命稱「制」,天子之令稱「詔」,天子自稱「朕」。秦二世時期擔任將軍,與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諫請停建阿房宮,被判罪下獄,其認為將相不能受侮辱,最終自殺。
秦國剛剛兼併天下,秦王政對丞相、御史下令說:「昔日韓王安進獻土地,交出印璽,請求成為秦國的藩臣,不久就違背了約定,與趙國、魏國合縱反叛秦國,所以我發兵討伐韓國,俘虜韓王安。我認為這樣做很好,或許可以平息戰爭。趙王遷派他的相國李牧前來締結盟約,因此我歸還趙國的質子。不久趙國違背盟約,在我國太原反叛,因此我發兵懲罰趙國,擒獲趙王遷。趙國的公子嘉於是自立為代王,因此我發兵去消滅他。魏王假最初約定向秦國臣服,不久又同韓國、趙國謀劃襲擊秦國,秦國的將士前往懲罰他們,於是將他們打敗。楚王負芻割讓青陽以西的土地,不久也違背約定,攻打我國的南郡,因此我發兵懲罰楚國,擒獲楚王負芻,最終平定楚地。燕王喜昏庸悖亂,他的太子丹暗中指使荊軻為刺客,我派出將士懲罰他們,滅掉燕國。齊王建採用後勝的計謀,斷絕與秦國的往來,想要作亂,我派出將士懲罰他們,俘虜齊王建,平定齊國。我憑藉微不足道的身軀,發兵討伐暴亂的國家,仰賴祖宗的威靈,六國之王都認罪伏法,天下完全平定了。現在不改變名號,就無法頌揚我所創建的功勳,從而流傳後世。群臣商議一下帝王稱號的事宜。」
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都說:「從前五帝統治方圓千里的地方,外圍侯服、夷服等地的諸侯是否前來朝貢,天子不能控制。現在陛下發動正義之師,誅殺亂臣賊子,平定天下,四海之內都成為郡縣,法令都由陛下一人發布,自從上古以來也沒有這樣的事情,是五帝所不能比的。我們謹慎地與博士商議說:『古時候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貴。』我們冒死獻上尊號,大王稱『泰皇』,教命稱『制』,號令稱『詔』,天子自稱『朕』。」秦王政說:「去掉『泰』字,保留『皇』字,採用上古時代的『帝』這一稱號,稱為『皇帝』。其他的都按照群臣商議的辦。」制命說:「可行。」
秦二世皇帝胡亥受趙高蠱惑,深居宮中只與趙高決斷政務,公卿很少能見到皇帝,各地叛軍越來越多,朝廷不斷從關中調發士卒向東平叛。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進諫說:「關東各路叛賊同時起兵,秦軍發兵鎮壓,已經殺死很多人了,可是叛亂依然沒有平息。叛賊太多,正是因為戍守轉運和勞役使百姓過於辛苦,賦稅過於沉重。請求暫時停止阿房宮的興建,減少四方的戍守和轉運。」
胡亥說:「我聽韓非子說:『堯、舜的屋椽不加整治,屋頂的茅草不加修葺,吃飯用土碗,喝水用瓦盆,現在即使是看守城門的人,也不會比這更節儉了。大禹開鑿龍門,打通華夏的道路,疏導黃河的積水,將其引入大海,親自拿著板築和土鍤,磨光了小腿的汗毛,現在奴僕的勞苦也不會比這更厲害了。』那些尊貴而擁有天下的人,應該為所欲為,主要是嚴明法令,下面的人就不敢做壞事,就能控制四海之內了。像虞、夏的君主,儘管貴為天子,卻親自從事窮苦的工作,為百姓做表率,這樣還要法令幹什麼?我貴為萬乘之君,卻名不副實,我要製造千乘的車駕,設置萬乘的臣屬,以此符合的名號。況且先帝出身於諸侯,後來兼併天下,現在天下已經平定,對外能夠驅逐四方夷狄來安定邊境,對內興修宮殿來顯示得意,而各位都看到了先帝功業的開創過程。現在我即位兩年之內,各路叛賊同時起兵,諸位沒能力制止,又想要廢除先帝推行的政策,首先無法報答先帝,其次也不能對我盡忠效力,憑什麼身居高位?」
胡亥把馮去疾、李斯、馮劫下交獄吏,追究他們的各種罪行,馮去疾、馮劫說:「將相不能被侮辱。」於是,他們就自殺了,李斯最後被囚禁,遭受了各種刑罰。不久,李斯也被腰斬於咸陽街市,夷滅三族。
第二十七章 受迫自殺——馮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