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在電報中報告,說倭奴國的斥候曾經潛入唐朝艦隊中間,應該是掌握了在大阪灣的唐朝海軍的大致情況。看小說網 m.kanxiaoshuo.net海軍在抓捕倭奴國的斥候的時候,可以肯定其中有一個人逃了回去,他背上中了一箭,是死是活不好確定。
假如此人沒死,將唐軍增兵的消息報告給女皇等人,李佑的戰略意圖也就暴露了。在這種情況下,唐朝使團的人,還有物部一木等人,馬上就會置於危險之中。即使他們不會馬上遭到毒手,也會被扣為人質。
當然,如果那名斥候死了,自然就不會有什麼問題。至少唐朝使團,還能夠按照原計劃順利地離開藤原京。
那名斥候到底死沒死,現在成了一場賭局,賭注就是唐朝使團、物部一木和裴麗蘭這些人,這個賭注實在太大了,李佑可不敢賭。
到底如何才能夠讓唐朝使團、還有物部一木順利離開藤原京呢?
李佑在接到海軍副統領王珏的電報的時候,突然就產生了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想法。
其實,也不是李佑真的有那麼妖孽,這個問題從唐朝使團前藤原京之前,李佑就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他已經考慮了很久,有過了多種方案,只是因為王珏的這份電報,一下子打通了其中要害的關節。
李佑新的計劃,是一個一箭雙鵰的計劃,不僅要讓留在藤原京的所有人能夠平安地離開,還要再次讓女皇等人上一個大當。
於是,他就給王玄策發出了電報,說了他計劃的核心內容,讓他徵求物部一木的意見,根據藤原京的具體情況,相機實施。
其實,在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李佑跟中臣鐮足一樣,對於物部一木也有些疑慮,正如女皇等人分析的那樣,物部一木會不會真的投靠女皇等人呢?
物部一木究竟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女皇等人分析的沒有錯,物部一木不希望倭奴國覆滅,他畢竟是這個國家的人,在這裡能夠找到歸屬感。唐朝滅掉了倭奴國,他也得不到更多的好處。
可是,物部一木跟唐朝人打交道的時間畢竟已經很長了,對於唐朝的強大實力的認識,要遠遠的超過女皇等人。他清楚的知道,無論倭奴國如何抵抗,倭奴國都不可能是強大唐軍的對手。
而且他對李佑的了解,也超過了女皇等人,他知道李佑在唐朝的真正的地位,李佑是唐朝的實際決策者之一。唐軍即使在攻打倭奴國時遇到挫折,以李佑的影響力,隨時可以調動更多的唐軍來參戰,在攻打我,倭奴國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識時務者為俊傑。
物部一木是個聰明人,在這種情況下,他當然不會把自己綁在女皇等人的戰車上的。
其次,女皇等人對物部一木採取了欺騙的手段,現在他已經看的很清楚了。他明白,自己如果留在藤原京,遲早跟蘇我入鹿是一樣的下場。
同時,物部一木也知道了唐朝使團、包括自己的女兒這麼多人,冒著生命危險來到藤原京,就是為了讓自己認清女皇等人的陰謀,這份情誼如同大海一般深厚。
在這種情況下,是選擇站在女皇等人一邊,還是選擇自己的女兒女婿?物部一木自然分的很清楚。
李佑相信自己的判斷,他認為物部一木終究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說實在話,物部一木看了李佑的計劃以後,深感震驚,又十分佩服。他實在是想不到女皇等人早就醞釀了一個大計劃,高句麗人、新羅人,也包括他物部一木在內,只不過是女等人棋盤上的棋子而已。
現在看來,女皇等人對自己所做的一切,也只不過是為了麻痹他罷了。
李佑不僅能夠識破女皇等人的陰謀,而且能夠反過來利用這個陰謀,心思縝密,考慮周詳,十分巧妙。
物部一木正在思考,中臣鐮足過來請他回客廳里去。
女皇說道「物部大臣,朕相信你對大和國的忠誠,面對如此的危局,還希望你鼎力相助,共赴國難。」
物部一木表情嚴肅,鄭重的說道「陛下,臣是大和國人,捍衛自己的國家是臣應盡的義務。陛下有何差遣,臣萬死不辭。」
中大兄皇子說道「唐朝人已經對大和國下手了,留在藤原京的那些唐朝人該如何處置?」
女皇、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