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監軍使姓梁,滄州清池縣人,元德三年的進士,是一個地道的莘莘學子,不過若真是有家世背景者,也不會被調任到河西為官。這類從寒門讀書出來的貧家子,他們中不乏敢與權貴針鋒相對者,也不乏謹小慎微的鼠膽之輩,但對衍聖公府毫無疑問都是敬重有加。然,沒得將別人的謙讓當做理所應當,於是在新任監軍攜家居驛館兩日後,他們終是將監軍府騰讓了出來,而離別之日也這樣到了。
元德十五年六月初十,孔家三房踏上了回京之路。
十里長亭外,看著漸行漸遠的浩蕩隊伍,孔顏忍不住潸然淚下。
來時風雪肆虐,卻是賢妻相伴,兒女繞膝。
回時艷陽高照,卻是夫妻陌路,女兒遠嫁。
而唯一不變的,竟是魏光雄率眾將迎送的盛大場面。
孔顏收回眺望的目光,垂目回首。
不遠處,赫然是一列列兵馬重裝列隊,兩頭一字排開的旌旗迎風招展,在正午陽光下,一個袞金大書的「魏」字赫然在目,是那樣熠熠生輝,閃耀著奪目光芒。
原因為他, 只因踐行的這三千鐵騎!
他們身穿札甲,腰挎長柄刀,雖不是剛從疆場喋血而歸,但周身凜冽而沉斂的殺氣,望之生畏。此時,他們神情肅然,眼中只有對「魏」字帥旗的敬畏,一望而知,這是魏光雄的親軍,在魏家軍中必是地位超然。
即使是她這樣生在錦繡中的閨閣小姐,也知這是軍中最規格的致敬之禮。
她知道前世是沒有這樣的踐行之禮,因為前世父親堅決不允河西廢王賦,最終卻落得一年後被貶回京,而朝廷見河西局勢穩定了則令派監軍使允了廢王賦行軍賦。
想到前世今生朝廷兩次卸磨殺驢的行徑,再看魏家眼下的做派……
孔顏抿唇,心中莫名有些異樣,似不甘又是悵然,對魏家竟有種難言的滋味——她真沒想到魏家居然會這樣為父親踐行。畢竟此別之後,無論是父親還是孔家都不可能再予魏家任何利益。
這魏家人到底是忠是奸?
疑惑一閃而逝,孔顏卻無心去探究,滿腹心思都是離愁別緒。
「孔顏!」正心郁間。身後傳來一個隱含恨意的聲音。
不用回頭也知是誰。
高門大戶之女,沒有拋頭露面。
魏家亦是,早就在郊外長亭處掛上布幔,以便有女眷前來送行。
而今日送行的女眷只有她和孔欣,是以。亭內除了她二人就各一侍婢,能連名帶姓叫她的只有孔欣。
見孔欣冷不丁突然發難,陪同一旁的英子立馬上前一步,橫立在二人中間道:「二小姐……」話沒說完,就被打斷。
「滾開!「憋了一個多月的火氣,才好不容找到了機會,豈能讓一個侍婢破壞,而身邊又是孔家家僕,她有何好顧及,孔欣一把撩開幃帽上的白紗。怒目而喝。
下人再是體面,也無法和主子對上,饒是孔欣不是她的主子也一樣,英子一時進退兩難。
孔顏心下明白,看來是得和孔欣面對一次了,她抹去臉上的淚,將白紗從兩邊撥到耳後,回身對英子示意道:「英子,去亭外守著。」
兩姐妹的事,不是她們下頭人可以參合的。英子當下應聲退下。
孔欣身邊則是打小伺候的大丫頭紅纓,能當了大丫頭,自少不得一副玲瓏心腸,見狀忙默聲隨英子一起福身退下。
一時間。長亭內只剩孔顏和孔欣兩姐妹。
前世今生屢次陷害,本該姐妹之情斷絕,但是臨別前父親的話猶言在耳。如此之下,雖對孔欣委實無話可說,倒也可忍耐一二,聽有何可說。不過看孔欣樣子應是無一句好話。
孔顏皺了皺眉,心中不堪煩擾糾纏,遂只立在那等孔欣言語。
孔欣看著一臉漠然的孔顏,只覺心頭更恨。
又是這個樣子!又是這個樣子!她最恨的就是孔顏這個樣子!
不言不語看似溫和地立站那,恬靜端莊得仿佛對一切都不計較,其實根本就是目下無塵,誰也沒被她放在眼裡,偏生世人還不明就裡的讚譽有加!
再一想到母親仿若枯槁的樣子,她再是抑制不住的控訴道:「看見母親那個樣子,你這下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