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劉大海在海上漂泊的時候,自己在船艙里一遍一遍的演練各種禮儀。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人那,總是有夢想的!劉大海現在的夢想就是打算將劉佩給的這個官做下去,要是能繼續做大點就更好了!當然,若是能做到禮部尚書就最妙了!
劉大海記得王長德曾經跟他說過,不要小瞧了你這個使者的身份!因為你出去之後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琉球王的臉面!雖然在大明朝廷里琉球王不算什麼,但他畢竟是一個王。所以,劉大海不想讓自己出錯,所以就只能在沒人的時候多練習了!
海船在天津靠岸,劉大海就立刻去驛站,差人傳書北京說琉球的使者來了。他在天津休息一晚後帶個車隊緩緩向北京趕去。
等他到了北京城外,他望著雄偉的城牆,第一次感慨自己的所見所聞是那樣的少。那密集的人流如此恐怖,讓從澳門那個小地方來的劉大海感到了一絲窒息。
明朝建國時,作為昔日元大都的北京城,只有一萬四千多戶人口。發展到一百多年後的明朝弘治年間,北京城已經是「生齒日繁,物貨盆滿」。甚至連傳統的城區都已容納不下人口,只能陸續向外擴充,即所謂的「外城」。
從此以後,「外城」一直是京城外來商民的聚居區,大量的商業店面也雨後春筍。嘉靖年間明王朝調查時,北京的常住人口就已有了百萬以上。天啟年間更突破一百二十萬。
而且就這數字,在明朝卻也十分「縮水」。因為這隻來自京城的常住人口。但明朝大學士于慎行估算,當時北京「四方之民十得六七」。也就是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外來人口。《宛署雜記》更記錄,單是宛平縣一家養濟院,每年收容鰥寡孤獨人口就有上千人。
《順天府志》更有統計:萬曆年間的北京人口,每年要消費豬五十萬頭,羊三十萬隻。如此規模,堪比現代城市了!
北京城的集市,更是常年火熱。每年初一十五二十五三天,各種貨物能一口氣擺上三四里,就連刑部門口都給占滿。以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形容說,簡直是「人煙湊集,合四山五嶽之音。」
《宛署雜記》形容京郊的戒台寺集市時,更是發出驚嘆:從遠望之,蓋宛然如圖畫雲。
在城門外,劉大海看到了一名官員帶著一名小吏在此等候。他也看到了琉球王的旗幟,就笑眯眯地向這邊兒揮揮手。劉大海急忙從馬車上跳下來,整理一下衣服才慢慢的走過去。
走到近前,劉大海立刻拱手說道:「外臣奉國王之命,來大明朝貢。祝陛下萬福金安!」
對面那個官員也拱手說道,「吾皇身體康健!有勞使者相問!」
兩人在那裡一板一眼的將一套禮節做完。中華號稱禮儀之邦不是假的。禮儀全面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拿兩國使者見面來說吧,就先要互相問候對方的國君。而發問的一定是地位比較低的一方。然後是另一方發問。之後還有一長串的類似儀式的客套話。那些整天說著生活要有儀式感的人到了明朝一定很開心,因為每天的儀式太多了!
全套儀式完畢,那個大明官員才拱手說道:「在下王文成,忝為禮部郎中。表字玉華。下官看使者面生的很,恐怕是第一次來北京吧?」
劉大海說的:「下官劉大海,表字啟波。見過王郎中!說道北京,下官是聞名已久,今日一見果然不凡!真真是繁華無比啊!」
王文成矜持的笑笑說道:「北京城是我朝國都,自然氣象不凡!使者得閒了,本官一定陪使者好好轉轉!」
隨即兩人就寒暄起來。在官場上就是這個樣子,八十句話說不到點子上,非得雲山霧罩一番才好。雙方就這樣站在那裡,繞來繞去的說話。終於覺得繞足了,王文成才說道:「使者遠來舟車勞頓,且先到驛館安歇。已經給使者安排了最好的院子。」
劉大海連忙拱手說道:「有勞,有勞。」
兩人直接進城去了驛站。到了驛站劉大海發現王文成還真沒有騙人,給他安排的確實是最好的院落。不過這也不奇怪,因為琉球國小力弱,一切都仰仗著大明,所以歷代國君對大明都極為恭順。所以這樣聽話的藩國當然要受到大明朝廷的歡迎來定為表率。就是開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