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閱小說網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吳年柳香 !
兵荒馬亂。
國破家亡。
卻似乎又與百姓無關。
雖然距離吳年的兵馬到達高句麗京城,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段時間,其實也不是太寬裕。
城中七萬兵丁,在李允寵、趙曼成的組織下。把府庫、糧倉、武庫給搬空了,送出城外。
城中的書香門第、累世貴族,大部分都選擇離開京城,跟隨高句麗王【南狩】前往漢城。
趙曼成提議給吳年留下完整的王宮,遍地的珍寶、美人。這些書香門第、累世貴族卻不想。
他們想把能搬走的東西全部帶走,還有妻妾、家眷,家奴、女婢、護衛等等。但是倉猝間,又哪裡有這麼多的馬車,供給他們搬運家當?
在清點了一番,猶豫了一番之後。這些人只帶走了金銀細軟,房契、田契等等。
在婦孺的哭哭啼啼之中,出了南城門,逃往漢城。他們行動起來,比軍隊還迅速。
這兵荒馬亂的光景,與吳年剛剛攻入江界城的時候,幾乎一模一樣。
最可憐的就是從江界城出逃的大族、鄉紳。本以為到達京城,可以避免兵革,站穩腳跟。
卻想不到京城也站不住,他們只能含淚第二次逃難。
打定主意沒走的書香門第、累世貴族,則是關起門來,讓護衛加強戒備,等待改朝換代。
還有忠臣自盡殉國,甚至有人燒了自家的宅邸自焚的。
國破家亡,兵荒馬亂。
只是這一切,仿佛與京城的百姓沒有任何的關係。高句麗百姓,可沒有民族意識。
他們不會為了這個看起來快要滅亡的國家而動容。
不過。這與吳年在江界府、義州府善待百姓息息相關。
吳年的軍隊就像是在自己的國家,對待自己的本國百姓。對高句麗百姓秋毫無犯。這沒有收穫百姓的好感,但卻沒有讓百姓感覺到危險,然後被迫加入逃亡隊伍。
其實高句麗官方,對於吳年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醜化。宣傳吳年的軍隊,無惡不作,所過之處,屠城劫掠,屢見不鮮。
但是從北方傳來的消息,都是平和。
百姓也不是傻子,就沒有聽從。
總而言之。高句麗京城的狀態,十分不同尋常。中上層逃難的逃難,殉國的殉國。
留下來的等待改朝換代。
如火如荼。
下層百姓如塵如土。該幹嘛還是幹嘛。憂心的不是國破家亡,而是柴米油鹽貴。
整個京城的撕裂感,極為明顯。
在高句麗軍隊把所有的事情辦妥之後,李金珠帶著高句麗王,在御前侍衛的保護下,乘坐鳳輦先行。
之後是各部人馬,最後是趙曼成領精兵萬人斷後。
只是這一趟,並不好走。
一路上戰兵逃往不斷,甚至有的是成片成片的逃亡。
趙曼成、李允寵對此很沉得住氣,沒有動搖。這一次逃亡之旅,就是挑選忠臣的路途。
鴨綠江的水軍,沿海的海軍,還有這七萬兵丁。
對高句麗還有感情,覺得還有希望的人,會堅定不移的跟著他們走。相反,他們或逃回去家。
或在軍官的帶領下,乾脆投靠吳年。
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金子。他們可以依靠這些金子,守住漢江,守住漢城,保住半壁江山。
而且南方是李家、趙家勢力根深蒂固的地方,又是崇山峻岭,適合防守。
二人對於前途,充滿了信心。
該走的走了。
該來的當然也來了。
這日上午。
自告奮勇擔當先鋒的趙鹽亭,首先率部到達了高句麗京城。
「趙」字旌旗下。趙鹽亭身披厚重的盔甲,跨坐駿馬,十分振奮的看著前方偉岸的城牆。
當年自己的選擇,真是太對了。
遼東四府,加上高句麗的半壁江山,立下一國基業,綽綽有餘。我身為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