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州大島,又稱大流求(既後世的台島),與小琉球並稱為東海,乃至遠洋大洲的重要中轉口岸,因此幾乎每天都有十數班,乃至數十班的航次,往返大陸沿海各地等地的航次,四季持續不絕。
而這還只是朝廷所屬的各地運司名下,官方運營的結果;像江畋所搭乘的這艘烏丸號海鶻船,就是自兩淮前往夷州的諸多官船航路之一。至於民間自行往來期間的數量,就更加令人數不勝數了。
比如,在這個頗有些年頭的千料海鶻船上,那些光著膀子的水夫和船工當中,就不乏膚色深淺不一的番邦各族歸化人或是混血後裔;承擔著底層最辛苦的勞役,只有很少時間能上甲板透口氣。
而在兩三百名的旅客。也有囊括了三教九流的大眾,既有唱和的年輕學子和年長士人,傳道的灰衣的僧人和鶴氅的道士。也有甲板上直接做生意,兜攬漿水吃食的小商販,或是現場表演技藝的雜耍藝人。
究其根源,同樣是那位穿越者前輩在世時,為後人留下的遺澤和成果之一。當年開元上皇在幸蜀中土,為了籠絡領軍殿後和護駕的梁公,而將楊太真的養女阿蠻,並同養在身邊的孫女一同賜嫁。
而被賜嫁的這位皇孫女,便是後來成為梁公重要助力的雍國長公主。當初由開元上皇許諾作為陪嫁的,正是夷州、海南兩座大島。正所謂是君無戲言,更何況是針對梁公這種天下第一定難功臣。
因此,隨著幾經波折的勤王大軍,在梁公率領之下收復關中上京之後;也順勢派出了親信人馬,正式接管並開始運營海南和夷州兩個大島。其中海南開化歷史很早,自西漢沿襲至今已有5州22縣。
而夷州大島則是一片荒蕪,僅有三國時期的東吳和前隋煬帝時,就近派兵登岸過。島上僅有一些莽荒蒙昧的土生野人;刀耕火種,相互侵食。所以後來一切都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重新開拓出來。
但好在當時梁公平定了安史之亂後,獲得了大量的中原叛軍俘虜及其眷屬,也成為了島上的第一批開拓人力。後來又繼續從征轉戰各方,從滅亡的南詔、驃國、吐蕃等地,遷移了大量丁壯至此。
再加上就近福建路的山民、土族;構成了最初夷州開荒的主要勞動力。後來,又隨著域外和南海大征拓,夷州由此成為新羅、倭國、渤海等地,大舉移民前往海外的中轉樞紐,自此越發興盛起來。
但真正的大發展,則要等到梁公輔佐的第四代天子觀復年間;隨著遠海探索的大澳(澳洲)、小澳(紐西蘭),以及北俱蘆洲/新洲(北美)的大發現和拓植時代;夷州自此成為管領東海的樞紐。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座充斥著各族歸化移民後裔的島嶼;既有從來自極北的流鬼國和庫說地的部民,也有遠至東海大洋彼岸新洲/北俱蘆洲的殷人遺民;更有扶桑、新羅故地的白衣賤民。
為此,位於長安的梁氏京兆本家,在與其他(西夏、南海)兩脈商榷之後,正式呈報朝廷核准;在梁公諸子中再度分出一支家系來,以側妃林(素昔)氏所出第四子,設立僅次南海一脈的東海公室。
而這位側妃林氏的來歷也不簡單,據說祖母乃是武周時的才女、中宗朝的女中書;人稱巾幗宰相的上官婉兒。據說當年唐隆政變中本該被賜死,但是負責執行的劉幽求卻貪戀其色,冒死替換下來。
也因為林氏才貌酷似先人,而深受梁公寵愛;得以為他生下第四個男性子嗣;最終以通海/東海公室一脈,在夷州大島繁衍生息、流傳至今。歷經十數代人的開發,在島上建立一府七州四十四縣。
其中大多數府州縣,都位於島東的沿海平原地帶上。既位於沿海平原中部的東寧府及治所天興城,以及太平州、長興州、南屏州、北屏州;位於島中山區的彰化州,位於島西沿海的宜蘭、熊山州。
而在這些宛如內地的官設州縣之間,又夾雜著許多東海公室名下的支族、分藩、世臣的大大小小領地;以及數量眾多的各級藩士田莊、份地。因此治理當地的公室,同樣採取州縣和藩邸二元體系。
因為地處遠洋和近海的航運樞紐,島上的商業和海貿極其發達,而沿海平原同樣富產稻米豆薯,以及甘蔗、菸草等經濟作物。因此長期定居於此,繁衍生息的人口數百萬計,甚
第六百五十八章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