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堪稱英俊』、『抄拾起路邊攤』、『YBB』諸君打賞支持!
——————分割線——————
蕭庭很隱晦的表明了他的意思,能交得起五萬貫的大商戶,若是九族之內的男丁都能參加科舉,那用不了幾年,這個家族中就會湧現出一批做官的人,雖然尚無法和當地經營百年的豪門相抗衡,但能極大程度上,擺脫對於豪門的依賴,從完全的附庸,變成半附庸。甚至有些地方,可以隱隱的分庭抗禮。
幾百年來的戰亂,滋養了地方上的眾多豪門世族,勢力盤根錯節,大唐的五姓七氏就是最大的豪門代表,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皇權,從前隋開始,歷代帝王最頭疼也是最無力解決的,就是豪門勢力。在皇權強大的時候,這些勢力就是皇權最有力的拱衛者,但一旦皇權衰落,豪門勢力立刻又會變成擾亂天下的不安因素。
一旦商人大規模參加科舉明經的局面形成,大商戶們身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倚靠,就是朝廷。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地方有了兩股大勢力,結果就是誰也沒法像原來那樣完全掌控局面,都要倚靠大唐最大的一家豪門:皇室。
但還是那句話,蕭庭現在不想過多的介入,於是把話題拉回來,道:「大唐正是強盛的時候,還不必過於擔心豪門。適才那三個數字,是針對大商家,而對於普通的中小商戶,還該有另一個標準。」
「一千貫如何?」李郎中試探著說了一個數字。
「一千貫還是太多,不瞞李兄,現在讓我拿一千貫,我都有點肉疼,何況是那些開著一兩間小鋪子的商戶?一千貫,能要了他們的命,就算勉強咬牙拿出來的,也是逼著他們的子弟當了官之後去貪,把這筆錢賺回來。所以要定一個不至於傷筋動骨的數字。」
蕭庭想了想道:「依我看,不如就按照當年的賦稅兩倍,比方說今年這家商戶交了十貫錢的稅,那就再交二十貫,其直系就有一人有資格參加科舉,連續多捐兩年的,兩人,三年就三人,以此類推。」
唐初商業稅低的嚇人,一般在三十取一到十取一的比例之間,也就是說大約是3%-10%,就算再多兩倍,對於商人也談不上沉重負擔。
蕭庭的算法借鑑了後世的所得稅精神,收入越多的,捐得也就越多。從今以後,普通商戶子弟想要參加科舉已經不是難事,大唐的商業稅不但低,而且稅種很不完善,通過這種方式,即為朝廷多了一條創收的路子,同時,科舉大門已經徹底對普通的商戶敞開。
至於能拿得出萬貫,幾萬貫的大商戶,就等於繳納高昂的個人所得稅,回饋國家社會。
但這次,李郎中卻沒有立刻答話,皺著眉頭似乎在權衡什麼。
蕭庭也不急,等著李郎中開口。
片刻之後,李郎中才有些擔憂道:「商人子弟不得參加科舉,是千百年來的慣例。按我們之前的說法,雖然破了這條慣例,但畢竟只是一小部分有實力的商人子弟參加,人數極少,朝廷下嚴令,還能勉強推廣。但若是讓所有的商戶和商戶子弟都參加科舉,人數恐怕要超過士人和世族子弟吧?」
「就算不超過,也不會少到哪裡去。」蕭庭點點頭。
「這就很難辦了。」李郎中浮現起一抹苦笑,對蕭庭解釋道:「仕途之路就那麼寬,走這條路的人若是只多出幾個,但還說的過去,可是現在卻多陡然之間出了一倍,這條路還不擠破了頭?世族子弟和士子們絕不會罷休。修齊,商人是重要,可朝廷現在的根基,還是士族豪門和天下的士子。」
這就好比原先一百個人考試,錄取五個,現在一下子有兩百個人考試,還是錄取五個,沒有話語權的商人們擠占了有話語權的士族的名額,既得利益者,也就是擁有話語權的世族豪門定然不會善罷甘休。
世族豪門絕不是傻子,不可能看著朝廷培植商戶,一點點蠶食他們政治利益。
「取士的名額增多呢?」蕭庭問。
「這也不是個法子,朝廷的官職就這麼多,取士的名額多了,怎麼安排多出來的這部分人?就算讓其中大半待選,終究也要擠占很大一部分官職,況且商人捐了錢,他們的子弟若是考不上還好,考上了卻沒有一個實職,都是待選,商人會怎麼想?」李郎中道。
商人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