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人口遷徙,李世民終究是不得不管的。
於是召了陳正泰入殿,這殿中房玄齡、長孫無忌人等顯然已經和李世民等候多時了。
此前君臣之間已有過一些商議。
不得不說,君臣之間倒是達成了一個共識,陳正泰這個傢伙很有經濟方面的天賦,簡直就是理財小能手了。
當然……有些事,可不是用理睬來計較的。朝廷雖離不開財富,可也不能一味只開拓財源。
陳正泰覲見,行了禮,李世民端坐,便朝他頷首點頭道:「今日正議到你,近來正泰倒是風光的很啊。」
陳正泰連忙道:「陛下何出此言?」
「這裡有一份奏報。」李世民舉著奏報道:「四日前,出關青壯千六百人。三日前,又有千一百三十人。兩日前,規模就更大了,足有千九百餘。就在昨日,又有千五百人。這麼多的農夫,不事生產,紛紛出關,都要往西寧去,你來說說看,朕該拿你如何是好?」
陳正泰只能苦笑道:「關內的畜力足夠,而且朔方也有足夠的糧食,現在府庫豐盈,糧產年年攀升,百姓們已勉強可以做到不缺糧了,若是還讓大量的人力瘋狂種植糧食,陛下……兒臣只恐穀賤傷農哪,這糧食泛濫,也未必是好處。與其如此,不如在確保官倉以及耕地和農戶足夠的情況之下,讓百姓們另謀出路,又有何不可?海西那裡,確實發現了金礦,礦脈很大,此地與吐蕃相距不遠,今日我大唐不淘此金,將來或許就為吐蕃所用了。」
房玄齡等人心裡還在猜測,這陳正泰今日不知又會找什麼理由,可現在他們才知,自己還是太天真了,這套路真是一套又一套的。
先從穀賤傷農講起,糧食一旦泛濫,勢必糧價會到低谷,農戶們在土地上的投入的產出,居然沒辦法用糧食收割之後來彌補,這會不會出亂子?
此外……又將吐蕃搬了出來,吐蕃和高句麗一樣,都是大唐的心腹大患,你不去挖,難道讓吐蕃人來挖嗎?
吐蕃人得了金子,勢必大肆採購物資,以後會做什麼,陳正泰就不能保證了。
李世民一時也是啞口無言了。
而陳正泰又道:「而且……兒臣最擔心的是……河西之地……這河西之地……我大唐得來……才幾年,那裡早沒有了漢民,一個如此廣袤之地,漢民寥寥,長此以往,一旦胡人或吐蕃人重新對河西用兵,我大唐該怎麼辦呢?放棄河西嗎?放棄了河西,胡人就要在關中與我大唐為鄰了。因而要使我大唐永安,就必須堅守河西。而堅守河西的根本,就務求要充實河西的人口。想要充實河西的人口,與其威逼,不如利誘。」
李世民沉吟著:「吐蕃國近來有什麼動向?」
「吐蕃還在做精瓷貿易。只是兒臣在想,精瓷的貿易只怕難以為繼,而一旦精瓷貿易徹底切斷的時候,就是吐蕃爭奪河西之時。這樣好的沃土,若是不能為我大唐為用,後世的千秋史筆會怎樣的評價呢?」
千秋史筆……
房玄齡已經知道,當陳正泰拋出這個的時候,陛下肯定又要和陳正泰一條心了。
李世民果然頷首點頭:「此言,也有道理,充實河西……確實可為我大唐藩屏。只是……你行事還是要仔細一些,朕看那新聞報中,倒是有不少浮誇之詞,若是那些青壯真去了河西,見這景象與新聞報中不同,就難免滋生怨言了。」
「請陛下放心吧,兒臣已經修書給西寧那邊,讓他們對青壯們好生安頓。河西之地,地大物博,無所不有,此天賜之地也。這樣的沃土……人煙卻是稀少,想要安頓這些青壯,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李世民點了點頭,便朝房玄齡道:「房卿家,朕覺得正泰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這……」這下輪到房玄齡苦笑了:「確實有些道理,只是……凡事都需張弛有度,因此,不可不慎,也不可不察,呃……好了,老夫沒什麼可說的了。」
這是一番空話,因為說了跟沒說一個樣。
李世民哂然一笑,道:「河西之地,確實至關緊要,倘若吐蕃或者諸胡想要奪取,朝廷也絕不會袖手旁觀,正泰放心便是。」
現在李世民有錢有糧,早就手癢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