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問出這種問題就說明完顏雍在政治上還不夠成熟。
李石是這樣認為的。
「如你所說,萬一中都覆滅,朝廷覆滅,則大金國名存實亡,余者群龍無首,當此時,正是需要有英豪挺身而出承擔責任,擔負起大金國延續的使命,登基稱帝的時候,此時此刻,除了你,還有更合適的人選嗎?」
李石滿臉都是火熱:「拿下渝關,關上遼東大門,登基稱帝,厲兵秣馬,再與賊軍一決生死,進可以再取燕雲,退可以保有遼東,何樂而不為也?」
完顏雍乍一聽上去覺得這是李石的瘋話,大金國都這個地步了還想著做什麼皇帝呢?
不做亡國奴就不錯了。
但是冷靜下來細細一想,他覺得李石的建議並非毫無意義。
要真是中都覆滅了,那大金國肯定也就沒有皇帝了,雖然失去了中原,可還有遼東故地,不能放棄。
他身為皇族的一員,還握有一定的兵權,立下戰功,在遼東很有一些威望,只要烏延蒲盧渾支持他,他絕對可以稱帝,在遼東再造金國,登基稱帝。
當年太祖皇帝完顏阿骨打就是靠著遼東吞併了遼國,確立了金國霸主的地位,為金國進而控制中原地區建立了基礎。
遼東雖然苦寒,道路難行,但是人口不少,產出不少,擁有建立一個地區性強國的底蘊。
按照李石的說法,就算失去了整個中原,只要保佑遼東,則金國的根基還在,根基還在,終有發芽、成長之日,則金國不死。
但是,完顏雍並不能寬心。
「話雖如此,將近五十萬大軍被擊潰,大金國全力一擊破碎,單單剩下一個遼東,難道能與賊軍抗衡嗎?
舅父,不是我說喪氣話,皇帝之前把上京毀了,大量遷移人口到燕雲和中原,大金國的根基實際上已經轉移到了燕雲一帶,遼東,早就不復從前了。」
李石沉默了一會兒,因為他知道完顏雍說的是對的,雖然說遼東的土地還在,但是上京被完顏亮毀掉之後,遼東的底蘊早已大不如前。
當年人口聚集人才濟濟的大金國上京已經成為會寧府,只有單純的地方建制,沒了首都建制,完顏亮為了防止女真族人們返回,還把上京的很多建築都給夷平了。
建設一個首都需要很長時間,而毀滅它,只需要一兩天。
可是這並不是李石放棄勸說的理由。
「就算遼東不復從前,那也是大金國的龍興之地,民心歸附大金,賊軍若要破擊遼東,也絕不容易,只要我等奪回渝關,至少能爭取三年時間。
三年,烏祿,我相信以你的能力,絕對可以重整河山,遼東還有大量族人,還有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當年太祖皇帝可以辦到的事情,你身為太祖後裔,難道沒有那樣的勇氣去辦成嗎?
賊軍雖然一時之間取得優勢,但是底蘊不足,偌大疆域需要人治理,需要穩定,賊軍能辦到嗎?那就是一群流寇!一群賊而已,他們懂什麼治理國家?
他們最多就知道打家劫舍,就知道橫徵暴斂,說不定到時候不用我們主動出擊,中原百姓自己就會奮起反抗暴政,屆時大金國順應天意重返中原,難道沒可能嗎?」
李石的鼓勵和信任給了完顏雍足夠的勇氣,完顏雍越聽越覺得心中火熱,覺得李石所說的很有道理,於是決定放手一搏,拿下渝關。
而且,如果中都真的毀了,皇帝真的沒了,那麼,他就要成為那個重新帶領大金國走上光榮之路的人。
於是李石為完顏雍制定了詳細的進攻計劃,決定先集中全力攻取海陽縣,對渝關的光復軍採取守勢,切斷他們和海陽縣之間的聯繫。
李石認為光復軍缺少騎兵,在野戰層面不能和金軍一決勝負,所以主攻海陽縣還能逼迫渝關守軍出擊,支援海陽縣,這樣就能把光復軍拖入野戰,大大消耗他們的兵力。
完顏雍採納了李石的建議,決定先攻取海陽城,然後進攻渝關,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還能把光復軍釘在他們身後的這顆釘子拔掉。
但是計劃雖好,執行起來難度很大。
海陽守軍看似人不多,但是相對於防守一座小城來說,
四百九十九 一群賊而已,他們懂什麼治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