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蘇詠霖的這些說法,孔拯等人其實並不排斥。
因為自唐宋以來,古人自漢以來所秉持的奇技淫巧思想和道家的機心思想已經遭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批判。
而宋朝對這一現象的更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這是真的,宋朝在這方面的作用比唐朝還要大,四大發明之三出現在這一時期就是明證。
宋朝政府不光沒有像以往的統治者那樣視工巧之便為簡單的「奇技淫巧」,加以禁絕,相反,還制定了對出色的科技發明的獎勵制度。
於是工匠們就有了研製技術與工具的動力,有宋一代發明創造的數量之大、思慮之精巧都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在科技領域有突出才能的人通常會被列入「奇才異行」名錄,可以直接選拔進政府機構,比如宋人馮繼升改良了火藥法,朝廷賜衣物束帛進行獎勵。
宋政府不僅從民間選拔人才,也會主動培養人才,比如宋政府會在中央設立專科學校,包括醫學院、算學院、天文曆法學校、武學院等,都隸屬於國子監。
除此之外,宋人還開創了對優秀學生的獎學金制度,如醫學院學生根據成績的上等、中等、下等分別給五到十五貫錢。
這讓投身於技術發明行列的人們得到了切實利益,自然鼓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科學技術發明的行列,主觀客觀上都推進了宋朝的科技發展。
雖然這種做法較為粗糙,並沒有形成體系化,可依然對宋政府提升國力有很大的幫助。
蘇詠霖曾經思考宋朝為什麼會這樣做,為什麼宋朝的諸多政策和之前之後的歷代王朝相比都是那麼的不同,思來想去,他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無法奪回這一點上。
失去燕雲十六州,河北之地無險可守,軍事上又無法奪回,由此帶來的巨大國防壓力迫使宋政府從經濟和科技領域尋找突破點。
趙光義把宋人在傳統道路上上升的可能性打斷了,後繼者對遼國無能為力,只能放寬各種限制,尋找各種補缺補差的方式,試圖對宋朝巨大的國防壓力做出彌補。
放寬商業限制,放寬科技限制,試圖從中找到能夠改變現狀的東西,有宋一代火器的大量發明和裝備或許就是宋政府為了彌補騎兵力量不足而做出的應對方略。
然而這並非是主動的求發展,而是被動的自我拯救,宋統治者並非是為了發展而發展,而是頗有滿清【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風範。
因此宋政府鼓勵技術發展卻沒有形成規模化和體系化,並未幫助宋國實現產業升級和科技的騰飛,沒有突破中古時代的技術桎梏,於是也沒有真正改變他們積貧積弱的局面。
宋還是在愈演愈烈的內訌之中逐漸耗盡元氣和心力,最終走向覆滅。
然而他們這樣的做法卻在客觀上為蘇詠霖推動工科取士奠定了輿論和風俗基礎。
因為宋人對奇技淫巧的看法遠遠沒有前人那麼古板,對匠人和技術的看法也是趨於理性,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對科學技術持寬容和開放的態度,並不予以鉗制。
名聲並不好的理學大師朱熹就主張農業技術、醫學、百工之類的自然科學知識也都【確有道理在】,並認為自然科學和成聖成賢、經邦治國的知識都是正道。
這足以證明這個時代的人們對科學技術的看法是趨於正面的。
這一點對於蘇詠霖來說極為有利,比後世明清那個對科學技術全面打壓的時代要好得多。
所以蘇詠霖提出要重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時,禮部沒有反對,也沒有提出異議,他們以為這不過是老調重彈,可他們沒有想到蘇詠霖希望把這個情況更進一步。
開工科取士。
要允許掌握科學技術的人才通過科舉考試直接進入朝廷,為大明帝國服務,貢獻自己的才華和精妙思維,推動大明國的技術走上體系化產業化之路,走上騰飛之路。
這對於蘇詠霖的全盤計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而對於蘇詠霖的這一想法,禮部官員們態度不一。
孔拯和周江難以接受技術人才通過科舉考試成為真正的【士人】,從而獲取和他們一樣的地位。
六百二十 四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