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興在戰鬥結束之後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周至,讓周至知道遠在池州地區還有一支宋軍的生力軍正在抵抗。
其主將李顯忠善於指揮,能力很強,其麾下軍隊訓練度明顯高出其他宋軍一大截,戰力頗強,頗為堅韌,是否需要全力殲滅。
周至得知這件事情,花了一些時間考慮之後就回復了馬宏興,讓他不要繼續下去。
宋廷已經簽署停戰協定,答應大明的四款條件,成為大明屬國,戰爭已經結束,就不要再起戰端,即日起準備撤退前往淮南地區的揚州駐紮。
除非那名宋將再次主動出擊建康府,那就沒什麼說的,乾死他,但要是他沒有再次出擊,那麼明軍方面也就不要主動出擊。
以後機會多的是,現在最重要的是撤退。
當然,江寧城裡要是有什麼好東西也要記得帶走,能帶走的都帶走,別給宋國的上等人們省錢。
馬宏興接到周至的命令之後,雖然因為不能親自剿滅李顯忠而感到鬱悶,但也為大明順利達成全部戰略目標感到興奮。
於是他朝著池州的方向遠眺了一會兒,記下了李顯忠的名字,發誓將來大軍渡江滅宋之時,他一定要親自打敗李顯忠,砍下他的頭顱。
自打進攻南宋以來,他獲得全勝,只有這一場勝利獲得的不那麼乾脆徹底,甚至有點磕磕碰碰。
這讓他非常不愉快。
李顯忠,我記住你的名字了,這一次算你運氣好,下一次,你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
接著,馬宏興就在周至的命令下開始了撤退行動,安排軍隊把江寧城裡的好東西都給帶走。
比如倉庫內的糧食,錢財,各種布匹、木料、油紙、燃料等等重要的軍事物資,凡是江寧城倉庫中有的,全部帶走,一點不留。
因為東西太多,打包的東西太多,結果交給水師船隻裝載都來回跑了三趟。
等到占領建康府的明軍全部撤退到淮南地區的時候,周至也率領南征明軍主力抵達了鎮江府,並且開始全面撤退。
同樣,包括鎮江府在內,明軍南征過程中占領的南宋城池內的全部官方軍方倉儲全部被明軍搬空。
明軍雖然在南征過程中對南宋平民保持紀律,秋毫無犯,但是對待官方的東西毫不客氣,能帶走的全部帶走,帶不走的……那就帶不走好了,也沒必要砸了,將來到底還是大明的。
就當是給未來的自己減輕負擔好了。
不過湯思退看著是真的肉疼。
看著明軍一箱一箱地把城內倉儲中的糧食、布匹、犒軍銅錢、牲畜、酒水、軍械等等全部搬走,他感覺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這一波南宋失血嚴重,損失的財富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得到補全,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五年之內完全不可能。
光是被明軍摧毀殲滅的江淮戰區和禁軍的十幾萬軍隊都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才能重建了。
好在明軍行動迅速,說撤退就撤退,能帶走的東西帶走之後,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五月十七日,最後一支明軍船隊帶著最後一批明軍軍事人員離開了江南,踏上了淮南東路的土地,就此結束了此番的南征,明宋第一次戰爭就此告一段落。
湯思退和隨行南宋官員則攜帶皇帝的割地詔書前往淮南東路各州府,將割地命令傳達。
所有南宋官員、吏員限期離開淮南東路,不管是不是本地人,全部離開,淮南東路範圍內不准有一個南宋官吏。
對此湯思退倒是覺得奇怪。
以往割地驅逐人員都是逮著官員驅逐,很少波及吏員的,因為吏員大多數都是本地人,離開他們,統治起來頗為不便。
但是明國方面卻註明連吏員都要被驅逐,不知道是什麼想法,亦或是自己有充足的人手可以出任地方職位?
雖然奇怪,但是這些事情也和湯思退關係不大了,他管不著,也不想管,這種事情自然由明軍自己負責解決,願意走的不願意走的都要明軍負責趕走。
隨著割地詔書和明軍駐軍的抵達,淮南東路各州府逐漸歸屬明國行政建制,楚州、高郵軍、泰州、通州、盱眙軍、揚州、滁州、真
七百一十四 臣等尚且死戰,陛下何故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