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託付了家人之後,劉貴匆忙出發,這一次任務是九死無生,但是劉貴毅然前往。
當年他在洛陽不得志,後來來到秀榮後,得到了爾朱榮禮遇甚重,以國士待之,如今到了需要用劉貴的地方,劉貴自然決定效死。
這就是南北朝。
有一諾千金的真君子,也有謊話連篇的真小人。
這是一個古文尚存,但世風日下的時代。
劉貴帶著護衛的隨從,從晉陽往東,出太遠盆地就進入到了太行山中。
滏口線是一條古道,戰國時期的趙國,就是通過這條要道溝通山西的晉陽和太行以東的邯鄲城。
劉貴趕路數日,來到了戰國時期建造的重鎮鐐陽邑,此地是控制滏口線的重鎮。
鐐陽邑的險要,一直到了近代都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後來此地改名為「左權縣」,用來紀念一位犧牲的將領。
劉貴不敢耽誤時間,他繼續向東翻越山路,從茫茫太行山中的古棧道而行,經過十日才出太行山,這時候就進入了滏口。
此地也是一等一的險地,西邊是太行山,東面則是滏口山,又有漳水隔斷,守住此關就可以將敵人擋在并州之外。
但是太行八陘之中,只有北面的井陘道路寬闊可以通行大車,滏口陘山路盤旋,僅僅可以用牲畜運輸物資,一旦大軍作戰耗費巨大,所以這既是并州的屏障,同時也是并州的枷鎖。
戰國時期的趙國,就是在邯鄲和晉陽兩個中心之間搖擺不定,又要在各地駐軍防守四面開戰,最終失去了爭霸的資格。
劉貴終於明白了爾朱榮的想法,以并州的條件要和叛軍打持久戰,還真不一定能打得過。
爾朱榮是精兵,精兵就意味著要補給充分才能作戰。
這就等於後世那些精貴的戰爭兵器,需要充足的後勤才能玩得轉,一旦後勤補給跟不上就會趴窩。
而葛榮麾下的六鎮兵,其實和乞活軍差不多了,除了少數精銳之外,就是流民軍的水平。
流民軍的好處,就是抗餓耐操,而且用來根本不心疼。
如果讓葛榮用十個流民軍換爾朱榮一個精兵,他都會覺得大賺,就算是一百個換一個,葛榮都不會覺得心疼。
流民軍打到哪裡吃到哪裡,反正補給基本上靠搶,根本沒有後勤補給這種東西。
所以長線作戰,對爾朱榮是非常不利的。
這是爾朱家積攢了三代人才攢下來的精銳,他的精銳一旦陷入到消耗中,就是持續不斷的放血。
所以爾朱榮來派遣劉貴前往鄴城,用激將法引鄴城的葛榮領兵出來和爾朱榮決戰。
如果葛榮同意決戰,那只要能正面擊潰他的軍隊,就可以一戰而勝了。
大兵團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超過一定規模的軍團,別說是普通士兵了,就連中低層的將領,都不知道戰場的局勢,只能依靠軍令行動。
一旦出現落敗的跡象,哪怕只是謠言,也足以造成連鎖反應式的潰敗。
這就是當年東晉北府軍擊敗苻堅前秦大軍的方法。
劉貴艱難的走出滏口陘後,就立刻向著鄴城方向而去。
——
武德元年,二月。
永樂城中的蘇澤突然宣布聚集兵馬,宣布起兵北上五原城,理由自然是草原不寧。
永樂城中的群臣議論紛紛,不過在開春接羔期北上草原打擊遊牧民族,也是中原王朝的常有操作,當年北魏太武帝基本上每年都會定期在這個時候北上打秋風,北魏最早的起家資本就是這樣攢下的。
接羔期,就是羔羊分娩的時期,也是整個草原最虛弱的時期。
這是漢代霍去病總結的對付遊牧民族的經驗。
蘇澤這次只攜帶五千兵馬,議論很快平息。
但是只有少數近臣知道,蘇澤並不是去草原的,而是要繞道草原進攻恆州的鮮于阿胡。
不過對於這個計劃,蘇亮和蘇綽還是表示反對。
蘇亮是站在軍事角度上反對:
「郡公,五千兵馬雖然可以就地補給,但是我們的糧草只能安全送到五原
第412章 北地亂成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