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官署衙門。
最後導致了北魏在洛陽官員俸祿高,地方上俸祿低,又或者今年賞賜特別多,而第二年卻沒有一點賞賜的情況。
這也導致了北魏地方官員貪腐嚴重,而洛陽官員躺平混吃等死的情況。
基於這個結果,蘇澤重申了官位和俸祿之間的聯繫,按照官位品級的高低發放俸祿,取消了北魏各種雜色賞賜,併入到官員的待遇中。並且對非永樂城的官員,也根據其任職地方的艱苦程度,制定了不同的補貼標準。
這樣的好處是,官員的待遇上漲,一部分官員不需要貪腐就能夠養活一家,地方官員和在中樞官員的待遇平衡,年輕官員也不再將外放視為遠離權力中心,外放的官員也不會因為離開權力中心而大肆貪腐。
但是同樣的,這項制度也帶來了政務堂開支猛增,特別是戶部報告,支付給各級官員的開支,已經占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這還是在地方官府的吏員衙役沒有納入到戶部開支中,仍然由地方縣衙各自承擔的情況。
按照蘇澤的計劃,一個縣的一部分吏員也要納入到財政支出中,從而保證地方上吏員的一定獨立性。
蘇算說要節流,最大的開支是軍費,這肯定是不能砍的,那能砍的就是官員待遇了。
這是要被全體官員憎惡的事情,自然引起眾人的反感。
但是大家還是敬佩的目光看著蘇算,也只有他才能不顧忌的提出這樣的反感,也難怪永樂城都說蘇算是蘇郡公的私臣、孤臣,進策的時候從來都不惜身。
蘇綽咬牙說道:
「永樂城內,五品以上官員暫停兩個月領薪水,等到秋糧入庫後再領,地方上待遇不變。」
其實按照蘇綽這個算法,也省不下太多的俸祿,他其實只是做了一個姿態,我們官員已經勒緊褲腰帶了,現在輪到別人也表態了。
這個「別人」,自然就是掌管郡公府收支的內庫了。
蘇綽看向蘇令說道:
「蘇黃門,今天請您過來,還是要商議一下商稅的事情。」
蘇綽也是沒辦法了,當年在劃分收入的時候,是這麼規定的。
百姓繳納的租調,也就是田稅和人頭稅,這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全部都送入到戶部曹的金庫中,作為整個國家的開支來使用。
郡公府下的商鋪、商隊、礦冶的產出,這些都歸郡公府的內庫所有,外朝不得侵奪。
而相應的,在獲得了這些收入後,郡公府的各色賞賜、宴會、宮殿建造,都變成郡公府自己承擔,戶部不再出錢。
這些都是陳留公主剛剛嫁到永樂城之後,和政務堂多次唇槍舌戰後,最終厘定的結果。
但是這其中還有幾個模糊的地帶。
首先是商稅。
一開始商議的結果,是將坐商(擁有固定商鋪的商人)的商稅交給官府來徵收,而行商(流動的商人)的稅收則由郡公府來徵收。
這個分配方法本來是不錯的,坐商基本上都在城市中的市場中,有專門的市吏可以徵稅,而且徵稅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在地方上這筆收入正好可以用來發放官府吏員和衙役的工資。
而郡公府對行商收稅,那是因為那時候大部分行商都是郡公府組建的,這些商隊本來就是蘇澤親手成立的,這些商隊本來就向蘇澤上交利潤,徵稅也就是左手倒右手。
行商的稅收只需要控制幾個關鍵的關卡就能徵收了,徵收難度也不大,所以政務堂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異議。
但是隨著蘇澤在西域的影響力擴大,越來越多的商隊開始往來於西域和關中,這筆行商的商稅數額越來越大,也引起了政務堂的覬覦。
特別是戶部為了能多徵收稅收,在「行商」和「坐商」的定義上開始大做文章,一部分零散經營、或者在州縣內小規模流動的商販,也被從「行商」劃歸到了「坐商」的範圍,而一些行商在市場上做生意,也會被官府稅吏徵收坐商的稅費。
為了這些事情,負責管理內庫的蘇令,和負責戶部曹的蘇算沒少起衝突,不少官司都直接打到了主母陳留公主那邊。
除了商稅之外,郡公府名下的那些鐵冶、工坊、礦藏
第493章 郡公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