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城中,政務堂中正在核算這幾個月的賬目。
蘇綽改革了戶部的收支記錄方式,用紅筆記錄開支,用黑筆記錄收入,並且在整個關中推行統一的公文格式和田畝丁策,又重新將「上計」考核組織了起來,算是整個關中官僚體系的締造者。
其實蘇綽也沒有發明什麼新東西,很多制度都是秦漢就已經在這片土地上實行過的舊制度了,但是這套制度也看是誰來用,經過這些年來的長期磨合,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體系終於初步建立。
除此之外,蘇澤還提出了量入為出的財政原則。
這個原則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每年在年初的時候,根據去年的收入預測今年的收入,再在這個基礎上制定一年的支出計劃。
政務堂和幕府一年的開支,都已經在支出計劃中定下來了,這也是防止官府為了開支而無止盡的加稅。
畢竟在這個時代,是沒有什麼信用貨幣的,如果官府的錢不夠花了,就只有加稅這麼一條路了。
但是今年接連開始的幾場戰事,讓幕府的軍事開支暴增,政務堂不得已在五月初再次舉行會議,重新商議今年的開支。
參加這一次會議的,除了政務堂和幕府的重臣外,還有一名圓臉的內侍,這名內侍是掌管郡公府私庫的太監,也列席旁聽這次的會議。
蘇令(【一毛不拔的內侍】),此人在永樂城有一個綽號叫做「貔犰」,形容他對於錢財的貪婪,凡是納入到郡公府的收入,蘇令是一分都不放過,都會將這些收入收入郡公府中。
蘇綽看了一眼蘇令,其實讓蘇令出席會議,是蘇綽向陳留公主央求來的,他的目標還是從郡公府的內庫中掏出錢來。
沒辦法,蜀地、河東郡、幽州、恆州都在用兵,這幾場戰場迅速消耗了政務堂和幕府的存款,錢糧這些東西還好,因為去年的休養生息,關中積攢了不小的家底。
但是金銀絹帛這些東西就沒辦法了,幾場大戰下來將領士兵都需要賞賜,這些都需要拿出真的東西來,政務堂和幕府已經捉襟見肘了。
為了支持這麼幾場戰爭,就連原本已經準備開工的長安新城建設工程都停工了,搞得工部那幫人天天在那邊陰陽怪氣。
總之一句話,如今政務堂和六曹是沒錢了。
當蘇算代表戶部曹將今年的開支情況說了一遍後,蘇綽環視一圈說道:
「郡公前幾天也傳令過來,說租庸調是國家根本,不得輕動,去年因災免稅減稅的地區也不能加派,大家商議一下要怎麼辦吧。」
眾人的目光最後還是落在了蘇算的頭上。
這位郡公府的舊人,曾經的洛陽留後使,也是如今政務堂中財政上的大當家,是蘇綽理財的左右手。
戶部掌管了天下錢糧賦稅,在人數上已經政務堂下諸司曹的第一了,權力上僅在掌管官員考核晉升的吏部曹之下。
如今已經有人將蘇算稱呼為「計相」,去年關中能夠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餘,都是蘇算理財術的功勞。
所以眾人都看向蘇算,期待他能夠提出什麼好的理財術。
蘇算無奈的站出來說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財政之事,不過是開源和節流。」
「開源是沒辦法了,如今才五月份,還不到夏糧秋糧徵收的時候,地里也變不出東西來。」
「郡公也多次說了,不得隨意加派賦稅,開源這條路是走不通了,如今也只能節流了。」
眾人的臉色都有些難看。
平心而論,蘇澤給官員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北魏的官員俸祿制度比較粗糙,在孝文帝之前官員甚至都是沒有薪水的。
雖然在孝文帝改革時期實行了班祿制,官員有了固定的薪水,但是這薪水也是非常隨意的。
而且隨著北魏後期開始濫賞官職,導致官職大幅度縮水,官員的待遇也隨著官職縮水開始不斷下降。
此外雖然改為了俸祿制度,但是北魏依然有逢年過節賞賜大臣的現象。
這件事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種賞賜往往比較隨性,賞賜範圍也都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或者是在洛陽
第493章 郡公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