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軋鋼廠:關于格柵裝甲,第二階段研究試驗日誌》
時間:65年4月28日。
地點:保衛科射擊訓練靶場。
參與人員:射擊員,保衛科李學武;監督員,冷軋車間馮志剛,技術科,呂磊,照相員,鄒潁。
試驗器材:56式火箭彈X10(簽字:李學文)改進型格柵裝甲X2(簽字:馮志剛)
試驗目的:經第一批實彈測試,軋鋼廠自研自產的格柵裝甲達到預期試驗目標,對於便攜式火箭助推榴彈具有良好阻擋效能。
試驗進入第二環節,降低格柵重量,以減輕未來對於裝載單位的負擔,對於降低後的格柵進行實彈射擊,測試改進版格柵裝甲性能。
試驗結論:空。
審核人員:李峰(批示:准許試驗,保密級別,秘密)
「嘩啦~!」
試驗日誌被馮主任抱在手中,伴隨著微風的吹動,紙質的頁面漸漸吹動了起來。
相比於第一次實彈射擊試驗時什麼都沒有準備,到了第二階段,無疑要規範化許多。
不光是逐漸正規試驗日誌,每個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心裡都清楚。
「這就是改進型的,我看,也沒什麼兩樣麼?」
被送到靶壕的的第二階段格柵裝甲,相比之前那兩套趕製出來,這一套看起來大同小異。
「你懂什麼,格柵縫隙的寬度降低到了5公分,最重要的是要降低整體重量~!」
技術科的呂科長,瞥了一眼提問的李學武,相比於第一代完全由李副廠長草率的繪圖,提出相關要求。
第二代格柵裝甲,是經過了幾位核心技術人員計算後,由冷軋車間製作出來的。
不論從格柵葉片的厚度,還是寬度,都做了一系列的改進,降低厚度,降低寬度。
相比於之前的第一代,能做到同等覆蓋面積,光在重量上,就降低了190公斤,這還只是單向側面。
承載單位(坦克,裝甲車)的負載能力有限,裝甲格柵的整體重量,要在四面包圍後,總重量控制在1.5-2噸,才不會影響到承載單位的行駛速度,最大行駛距離。
一切都是從實際作戰方面考慮,第一代製作出來的比較草率,摸著石頭過河,一不小心,就把總重量給超了,裝甲單位的設計冗餘不夠,那就只能從自己這邊想辦法減重。
190公斤,已經將近0.2噸了,加上對應的裝甲側面就是能節省0.4噸,各站裝甲四面包圍後,大約能節省0.6-0.75噸左右。
這已經是不低的數據了,如果第二階段試驗順利,格柵裝甲的總重量,控制在1.8噸,那就有了實際作戰意義。
另一方面。
以往,軋鋼廠的生產,全部是按照上級部分劃撥的指標來進行,伴隨著指標下來的,還有各單位需求的零部件的圖紙,以及板料管料的具體參數要求。
總結來說,以往是上面要求生產什麼零部件,軋鋼廠,就生產什麼,生產多少。
而從格柵裝甲開始,軋鋼廠已經在探索改變了生產模式,從上面要求,到自己摸索自己要做什麼,做多大,做多少。
從被牽著走,到開始抬起頭,嘗試自己走路。
「這不是你一個保衛幹事能懂的,準備試驗吧~!」
這方面的道理,李學武不懂,但冷軋車間的馮主任懂,技術科的呂科長也懂。
涉及到生產,這些本身就是生產線上的領導,一個個都十分敏感,再加上最近到了軋鋼廠改革的關鍵節點。
面對幾位比自己年齡還大上兩輪的科長,主任,李學武聳了聳肩膀,他反正就是來打火箭彈的射擊員。
來之前,他哥已經交代了,該他知道的就知道,不該他知道的,就裝作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