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1945年至1952年,教師工資由糧食和現金兩部分構成,具體金額以10斤小米計算。1952年9月起,實行新的薪資體系,由綜合實物折算成貨幣支付,小學教師的月工資介於18塊到26塊之間。直到1956年,教育部頒布新的工資標準,提高了教師的收入。然而,即使這樣,教師在整個社會的職業地位依然不高,經常被視為「貧寒」的代名詞。】
到了1952年9月以後,閻埠貴的工資大約在26.5塊左右(按新幣計算)。相比當時的一級工人每月至少30塊的工資,顯然不足以讓他擔任社區中的重要角色。即便如此,因閻埠貴是教師,有師德且資歷深厚,加之軋鋼廠的易中海和劉海中的關係,社區為避免內部的單一化管理,還是選擇了他作為「三叔」。
隨著年限增長,家庭經濟條件也逐漸好轉,27.5塊的月薪其實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他總是謙遜地稱這只是基本的收入。
---
另一邊,交待完任務後,易中海火速奔向街道辦事處,心裡有些不安。他見識過賈張氏耍無賴的行為,即便有眾人的見證,也仍不敢掉以輕心。
他希望得到街道辦事處的正式認可,確保棒梗認親這件事萬無一失,防止未來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到達街道辦事處,裡面有幾個值班人員,他熟悉的只有小劉,那個上次接收錦旗和通知王主任開會的小劉。
「小劉,你今天一個人在這兒?」 易中海探問著。
「易大爺,您這是找我有事嗎?」 小劉尊敬地回應,儘管易中海已經退休,但在鄰里之間他仍然是個響噹噹的人物。
「有些小事,需要街道方面幫忙做個見證,不知道能不能幫忙?」 易中海帶著些許緊張地說。
「啥事呢?您儘管說。」 見易中海表情認真,小劉立刻表示支持。
「是這樣的,有一戶人家的小孩希望認我做義父,想請街道辦見證這一過程。」 易中海直言不諱。
「這事兒不大,應該可以。您回去等我的消息吧,我去報告領導。」 小劉思考了一會兒,隨後作出答覆。他知道,即使是星期天,值班的也是基層工作人員,因此必須向上請示才能確認。
「那就麻煩你了。」 易中海感激地點頭。「好的,您放心,我會儘快回復您。」 小劉也表示理解,然後匆匆離去,找到王主任匯報此事。不出所料,王主任沒有拒絕,委託小劉去四合院進行見證。
得知情況後的易中海並沒有單單依靠街道辦一個見證,他邀請了住在後院的老太太聾
簡單寒暄過後,易中海拿出了一份精心準備好的認親證明。證明上已經清楚地寫上了所有相關信息。在街道辦事處的小劉同志、耳背的王婆婆以及圍觀的一眾居民見證下,賈家人和易中海共同簽署了這份認親文件。大家依次在文件上籤下名字,並按下了手印。這份正式的認親證明終於讓這樁認親事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易中海如願以償,雖然過程略顯坎坷,但最終結局皆大歡喜。
當一切落定,只見賈張氏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神色。不過她很快恢復了常態,周圍歡樂的氣氛也讓人無暇留意這點異樣。簽字結束後,賈張氏伸手想拿回這份文件,但易中海眼疾手快地將其搶在了手裡。他對賈張氏的性格了如指掌,如果這文件被她拿走了,日後萬一反悔,事情會變得複雜。所以,他決定先將文件保管好。簽完字後,王婆婆特別囑咐易中海要好好保存這份文件,免得未來出亂子。易中海連連道謝,隨後回到屋裡將文件小心翼翼地鎖在抽屜里。此時的他感到一陣安心,有了這份證明,賈張氏再也翻不起風浪。
接下來,易中海不再讓大家懸著一顆心,簡單幾句寒暄後,宣布開席。院子裡的氣氛越來越熱烈,眾人紛紛舉杯向易中海敬酒。易中海也顯得格外開心,頻頻舉杯回敬每一個人。見越來越多的人向易中海敬酒,即使再遲鈍的賈家人也明白自己不能落後,於是全家齊齊上前向易中海敬酒。「爺爺、奶奶。」棒梗的聲音稚嫩卻帶著真情。易中海、王大嬸連忙應道,王大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