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封信中,武三思已經提前告知李重福,可以準備進京,並且將朝廷上各個幫派的勢力分布都做了詳細的說明,讓他心中有數。同時,武三思提到,他對宗楚客有些反感,宗和太子越走越近,開始逐漸脫離他的掌控,他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按照武三思的計劃,只要李重福進京之後一切順利,再過一兩年,他就要和宗楚客分道揚鑣,爭取把兵權逐步挪移到李重福的手中。
這可當真是異想天開,武三思大概對自己的計劃相當有信心,在他的眼裡,李俊這個太子已然是個死人了,是不存在的,完全不必考慮。
他的一切謀劃,都是針對李俊跌落之後制定的。
按照當時的情勢看,武三思的布局確實是比較複雜精密的,他設計了一套連環計,目的就是將李俊推到謀逆的方向去。
如果這一套計劃得逞,別管李俊最後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只這太子是肯定當不下去了。
同時,他還鼓動李重福多給李顯寫信,一方面可以傾訴相思之苦,人倫之情斷絕之痛,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準備,寫一些正式的奏疏,直指李俊不孝不仁不義的,切記,這些奏疏一定要從父子親情的角度出發,讓李顯對李俊的謀逆行為恨之入骨。在這些奏疏中,一定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旁觀者的地位上,只敘述李俊和李顯的關係,不要把自己裹挾在其中。
這也是為了不引起李顯的懷疑,畢竟,從目前來看,李重福也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如果在奏疏中過多談及自己,難免不會引起李顯的懷疑。
李重福呈上這樣的奏疏是別有用心。
武三思在心中的用語十分殷勤,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幾乎是手把手的指示李重福行事,然而,驕傲自大的李重福,似乎並不買賬。
在武氏的回信中,還特地提醒李重福一定要按照他的安排做事,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觀李重福到長安之後的表現,他顯然沒有將武三思的話真正的聽進去,也根本不想完全遵照他的指示辦事。
武三思之前對李重福的態度,可謂是相當恭敬。每每提及他,都是極盡溢美之詞,稱重福乃天縱英才,少年英雄,多年失意只是因為沒有人扶持指點,這樣看來,武三思當時對譙王確實很看重。
這也說明,李重福一定沒有把自己在均州境內做的那些齷齪事都告訴武三思。要是他知道,這位少年還做過辱罵皇帝親爹的壯舉,他鐵定不敢再扶持他。
幾封信之中最為重要的卻是一個小小的紙卷,這封簡訊,收到的時間應該不長,紙張之上還可以看出當初卷折的印痕。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個通知。
武三思告訴李重福,到楚國寺相見。看來,這封信應該是他回京之後才收到的。
楚國寺,看來,這個地方很有必要調查一下。
這些信雖然沒有提供多少有用的消息,可它們卻可以證明,武三思早有意圖,陷害太子,並且著手蠱惑李重福。
李重福雖然身死,李俊對他也根本沒有多少感情,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在死後給李俊做出貢獻。
李俊將這些書信收好,留作日後和武三思對峙的證據。
按照兩位長史的介紹以及這寶箱的狀態來看,此前應該沒有人發現過這些書信。
這是一個好消息。
翌日。
車沿四角掛了金鈴鐺的馬車,在朱雀大街上徐徐行進。
馬車前方,設置障扇兩對,行走的百姓看到這標誌性的大羽扇,立刻識趣的避讓到兩邊。
車中坐著的人,實在太過有名,整座城裡,就沒有不認識她的,她就是安樂公主李裹兒。
這次上街,她並未獨行,寬敞的車廂里,宗愛柔和她相對而坐。
前些日子,兩人各自忙碌,連個見面的機會都撈不著,這次能坐在一起,還多虧了安樂的軟磨硬泡。
自從譙王去世,李顯就一蹶不振,朝政基本上是棄絕了的,終日唉聲嘆氣,沒個笑臉。
韋皇后和上官婉兒輪流上陣,陪伴著他,不時逗笑,可惜的是,效果並不明顯,他的情緒沒有多少好轉。
轉機出現在裹兒進宮的那一日。
她一腳踏進大明宮的門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