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明明是災荒之年,清郡王阿巴泰入關便取得大批糧草。
士氣大振之下,率精兵與阿濟格匯軍於延慶。
漢官引路,攻城略地,敗明軍七次,俘獲人畜萬人計。
清軍的鐵騎繼續在京畿輪番蹂踏。
第一批所得的人、畜、糧頗豐,考慮行軍不便,後方的人急運出了關外。
這是明軍邊防上一段黑暗的日子。
許多正在修建的大城破滅,邊關衛所的守軍閉城不出,鶴唳風聲。
建州的鐵騎縱橫四地,將明邊的關口當做了自家門庭。
他們將明邊獲得的人口,運去那正發展中的歸化城,填補農具勞力和牲口所需。
至此大明虧空,滿清豐饒,一切都是恰到好處。
而就在烏拉帶著騎兵在建奴後邊放飛自我的同時,又一路清軍經延慶入居庸關,直取昌平。
守城總兵投降,建奴將明德陵搗毀。
這是明熹宗朱由校的陵墓。
崇禎帝還未來得及傷心自家老哥的墳被搗了,那號十數萬的建奴大軍,又直逼北京城門下......
京營官兵腐敗,未可抵禦。
皇帝悲恨交加,命文武大臣分守都門,兵部尚書張鳳翼總督各鎮援兵,卻又騷操作讓太監高起潛為監軍......
讓不懂軍事的太監督兵,便是事權不一,文武將吏很難發揮作用。
對此彈劾的人卻被下獄。
再看外邊,各鎮基本按兵不動,即使有出擊的機會,也不敢作戰,路遇清軍聞風喪膽,退縮不前。
這都已經又過去半個多月的時間了。
皇帝殺了一批人,又降了一批人的官職,仍舊是將無可用,只得急令還在河南剿匪的盧象升馳援,賜尚方寶劍,入衛京師。
此時的盧象升剿匪功成只差最後一步,被殺死的賊兵屍首都堵滿了河流。
可就是不知到底哪裡來這麼多的人口,盧象升前腳剛一離開,賊兵就大肆逞凶......
皇帝老兒的命更重要。
只是清軍根本無意攻打京師!
就像與流寇商量好的一般,只在降清漢官的計策下,轉軍至懷柔,占河西務,屯兵密雲,砍而不伐,一個月內蹂遍京畿......
清軍所獲頗豐,與明軍數十次大小戰役竟未曾一敗......又獲人畜十八萬,糧食數十萬擔計!
這下剛挺過荒災,本不是流民的人也要徹底變成流民了。
沒有人知道,這勢頭此後會再無法加以遏制。
到了秋涼的時候。
粗暴的阿濟格終於離開了
所謂「俱艷飾乘騎,奏樂凱歸」,這位滿清郡王帶著大批人口,從冷口直接回到了遼東大本營。
清軍視明邊的關口如無物,光是將大批的人口物資一遍遍運到關外,就足足花了四五日的時間。
後方跟隨的明軍都看呆了,但沒有人動手。
只不過歷史在這時刻,稍微發生了一些轉變。
阿巴泰在與明軍短暫交鋒之後,沒有直接往東北方向回遼東,而是帶了一部分人,又取了一路關口,往漠南追去。
他這一路軍搜刮糧草挺多的,可是越走越少......
後邊往關外運糧的人也沒動靜了,就像是石沉大海。
顯然是後方出現了問題。
就這般回去,可不好向皇台吉交代。
要麼是那支蒙騎兵叛亂,要麼就是寧完我在搗鬼!
這番操作,就連范文程也鬧不清楚。
阿巴泰調轉馬頭去了漠南。
後邊尾隨的明軍竟然也拖拖拉拉跟了上來,似乎不把這些清軍徹底送出關外,就顯得不夠熱情一般。
而此時的陸舟,已經帶著人馬在漠南狙擊了兩月的時間。
寥寥草草。
大明朝的邊境已經變成了陸舟的練兵場。
戰馬日夜奔騰著。
只要是從關內出來的建奴,有一股就滅一股。
第147章 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