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汽笛的長鳴,一艘空載商船緩緩駛入了太平灣。
與往常不同的是,這艘「錦衣號」商船在被拖船推動靠港時,不少人都在看著它,有碼頭工人,有航運公司高管。甚至還有扛著電影攝影機的攝影師。
今天的主角似乎就是這一周看起來有些怪模怪樣的船。
這艘船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除了船上的那幾個架子之外,似乎調不出來有什麼不同的。
當然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一艘船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東西。
置身於人群中的任師傅,雙手撐著腰,嘴裡叼著支香菸。看著周圍的人們,心裡嘀咕道。
「又不是什麼大日子,咋這麼多大人物?」
其實人物不大,也就是一些婆羅洲航運公司的高管而已,但是在碼頭這些人絕對是大人物中的大人物。
今天他們齊聚一堂,肯定是有大事兒要發生。
在工程師介紹的時候,「錦衣號」的船載龍門吊已經緩緩張開了。
也正是他們的創舉之一。可以說這些工程師們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集裝箱的優勢,同樣也注意到集裝箱的缺點——港口設備的嚴重依賴,但並不是每一個港口都有完善的吊運設備。
「只是看外形,幾乎都認不出它是自由輪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整個工程才會一拖再拖,最後一直拖到了現在。並不是因為改裝的難度太大,而是因為涉及到太多的技術層面的問題。
工程師在介紹他們的發明創新是言語之中充滿了得意,畢竟當初公司僅僅只是讓他們去改造一艘船而已,他們完全可以簡簡單單的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但是他們卻從個角度去考慮去研究,並且給出了最終解決問題的答案。
「可以使用船載龍門起重機作業,這也就擺脫了港口設施的依賴。」
婆羅洲航運公司總經理阿爾貝托不時的扭頭和身旁的工程師交流著。
正因為這一系列的技術層面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所以,整個項目一直拖到現在,才開始進行第一次試航。
工程師的解釋看似非常輕鬆,但實際上他們改造這艘船的時候一點都不輕鬆,畢竟除了船殼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是重新設計的。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公司從來沒有去督促過他們,也沒有去催促過什麼工程進度之類的事情。
聽著工程師的解釋,阿爾貝托笑道。
阿爾貝托指著「錦衣號」笑道。這艘船實際上就是舊船,是用自由輪改裝的舊船,但是現在已經完全變了一副模樣。即便是對自由輪非常熟悉的阿爾貝托也差點認不出來它了。
「是的,總經理先生,為了滿足公司的要求,我們對船進行了必要的改造,將船體加寬,艙口加大,便於集裝箱進出裝卸。同時在艙內加裝金屬導軌,便於集裝箱作業、加固。同時將甲板上吊車拆除,安裝上了新型吊車。甲板和內艙共可攜帶365個標準集裝箱。改建完的「錦衣號」船長135米,船寬從17.3米加寬到了20米」
「如果港口沒有吊車怎麼辦?」
「這麼大動干戈,認不出來也是正常。」
所以他們才會研製出這一種自帶裝卸設備的集裝箱船,從而在根本上解決集裝箱船對港口設備的依賴。
「總經理,您看,我們在船上安裝龍門吊的導軌,四條腿都是在船上進行活動的。而兩側延長部分,則可以摺疊,從而保證航行時候的安全性,在港口裝卸時,可以打開延長部分進行集裝箱裝卸。這是我們特意為集裝箱船研發的,主要就是考慮到各國港口沒有專用設備的,有了它,我們的「錦衣號」就不需要依賴港口設備。」
集裝箱船並不僅僅只是一艘船,從去年陛下提出那個概念起,婆羅洲航運公司就成立了專門小組,研究集裝箱,他們根據船的規格設計了 20英尺集裝箱,使用了厚重堅固的高強度鋼製立柱,可支持多層堆垛。不僅要設計艙內的集裝箱導軌和鎖具,還需要設計對拖車底盤做了改進,設置了帶有導向板的鎖具,以便安放和固定集裝箱。
其實這也正是南洋科研環境非常優越的原因,因為在這裡所有的研究都不是公益性的,
第522章 顛覆性的產業革命(第四更,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