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查貪官,除了要在吏治上給東北一個交代以外,徐世昌更深遠的布局卻在金融業上面。表面上這些貪官因罪得咎的原因很多,但隱含在其中不為人知的一條線索卻是在當地票號、錢莊等舊式銀錢業中握有股份,並且反對徐世昌開辦銀行業的一股勢力。
東北三省由於財政開支浩大兼之稅源不豐,素來都是銀錢的負流入省份,即便偶然有銀錢大量流入,也在參商、皮毛商、木材商等豪強之手,遼陽實業興辦起來以後,沈家及合股紳商又掌握了大筆銀錢。在白銀短缺的局面下,錢莊票號一般會發行各莊的莊票,亦即以本號資本與信譽為擔保而發行了可轉賬支票。按照面值的大小又有大洋票與小洋票的區別,所謂大洋指面值為元的整數倍票額,通常以5元、10元居多,小洋票其實就是紙幣化的銀角子,一般為1角、2角。當然,也有100、500的莊票,但大面額的票面一般都是信用票,通常只在生意人之間進行轉賬往來,不能兌換成現洋的。而大洋票也好,小洋票也罷,出了省都是要兌換成真金白銀才能使用——稱之為地方鈔票更為恰當。
除了莊票以外,各省銀錢號還存在著官帖——亦即官方發行的,可兌換成現洋的紙幣。在這樣複雜的金融條件下,莊票、官帖與現洋之間存在著一個兌換關係,銀錢業通常稱為貼水率,比如100元的莊票兌換現洋只有98元或者99元,這個貼水率隨著行市的變動而不斷發生變化,但通常前面的大數比較穩定,差額只在小數點後面幾位,所以對於小老百姓而言這樣的行情波動無足輕重而對於生意人而言就存在著投機與套利的空間。
官帖因為是官方所發,照理他的價值量應該高於私帖(莊票),但東北既然是個入不敷出的財政,這種官方保證也就成了空頭支票,官帖除了不賴賬、不倒閉,在及時性和有效滿足兌換需求方面都不如莊票,所以在兌換時的貼水率官帖遠不如莊票,但在賬面上兩者卻是一致的。這就為各級官員留下了套利空間,徵得稅賦之後,除了吃拿卡要的那部分外,還要進行銀錢投機——不是直接將稅賦上繳,而是先兌換成莊票,再用莊票兌換成官帖,賺取兩重貼水後再解交入庫。由於稅收核賬總存在著時間差,等時間一到,賬目總是軋平的。在加上日常機構運作中通常要向銀錢號借貸渡過難關,這時通常就把這部分積存的官帖放出來,用你的錢再借給你,除了貼水外還要支取拆借息差。
歷任將軍只要不是太過昏庸的都明白其中的蹊蹺,但對這套上下勾結、裡應外合的手法均沒有什麼太好的招數。打擊的輕了,無非是隔靴搔癢;打擊的重了,一旦銀錢業抽緊銀根,市面上的現洋流動率將大大減少,反過來會造成對官帖的衝擊,對官府更加不利,頗有投鼠忌器的制約。
但徐世昌不能容忍此種事情繼續產生,一方面他嚴厲懲處這條利益鏈條上的螞蚱,另一方面則通過袁世凱的關係,搗騰商借國債4000多萬兩白銀充實銀行資金,並著手改革奉天官銀號、吉林永衡官銀錢號、黑龍江廣信公司和黑龍江官銀號,在奉天城設了大清銀行分部,將奉天官銀號改為東三省銀行,統屬大清銀行,並規定東三省銀行經營的業務為代理省庫,發行紙幣,以及匯總、貸款、存款、買賣糧食和生金銀,發行各種債票、債券等。將原來分散在各錢莊票號的存款和借貸一併收回並維持住了市面上的流通水平和貼水率。
在整頓東三省金融業的進程中,遼陽實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遼陽實業各經營實體宣布,除了現洋以外,其餘各號的莊票需一體兌換成東三省銀行的兌換券方予認可,另一方面又在各類農產品的收購中將大量兌換券散發出去,收購商得到了一定的折讓優惠,而兌換券則保證了足夠的流通空間。一來二去,東三省銀行的票子迅速打開了局面。由於徐世昌商借的4000餘萬兩銀子只是6個月的拆借,期滿之後仍然要回流,沈麒昌、陳茂德等人投入的20萬兩雖然並不起眼,但在銀根抽緊後這20萬兩就占了東三省銀行所能調用的流動資金的絕大部分。為了保證東三省銀行的信譽與流動性,雙方形成了默契:沈、陳等人不提取現洋,而東三省以自身信譽為背書,給予遼陽實業100萬的信用保證,在這100萬的額度內,遼陽實業如論開具何種數目的支票或本票都不屬於空頭,雙方還約定,倘若遼陽實業再以20萬存款入賬
【第045章】 各業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