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興、呂布、以及楊再興,三人並肩作戰,率領著他們麾下精銳的騎兵部隊,猶如秋風掃落葉般,毫不留情地將那些驚慌失措、潰不成軍的倭人士兵像趕鴨子一樣,無情地驅趕著,迫使他們不得不踉蹌著腳步,朝著上杉謙信那堅固的本陣倉皇逃竄。
在這片被戰火肆虐的土地上,從熊熊烈火中僥倖逃脫的倭人士兵,數量接近一萬之眾。
這一萬名士兵,在廣闊的山野間四散奔逃,又被集中驅趕,形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景象,仿佛整個山野都被這股混亂與絕望的氣息所籠罩,滿山遍野都是他們慌亂的身影和急促的腳步聲。
伍興與楊再興兩人分別指揮著各自的騎兵隊伍,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對這股龐大的倭人潰兵進行了半包圍式的驅趕。
他們的戰術明確而冷酷,任何試圖停下腳步,哪怕是稍微放慢速度以圖反抗的倭人士兵,都會立即遭到無情的打擊——一桿杆鋒利無比的馬槊,如同死神的鐮刀,毫不留情地穿透敵人的胸膛,終結了他們任何可能的反抗念頭。
馬槊果然屬於騎兵的終極武器,除了貴,幾乎沒有任何弱點。
一寸長一寸強在戰場上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管揮動或是刺擊,都能發揮極大的殺傷力,這使得漢軍騎兵的攻擊方式極為靈活,倚仗戰馬奔騰的速度,殺傷力無與倫比。
在這片被鮮血染紅的戰場上,伍興與楊再興的騎兵隊伍,就像是兩台不知疲倦的戰爭機器,不斷地驅趕著、殺戮著,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給這些絕望的倭人士兵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
眼見著漫山遍野、如潮水般湧來的潰兵,那凌亂無序的步伐與絕望的眼神預示著他們即將不顧一切地衝擊到上杉謙信的本陣之前。
上杉謙信的本陣巧妙地列於一處地勢險要的小山坡上,四周的自然環境仿佛為他天然設防。
從高處俯瞰,倭人的潰敗之態被他盡收眼底,然而,上杉謙信的眼中卻無絲毫的悲喜之色,他的面容冷靜,面對這即將失控的局面,上杉謙信不慌不忙地輕輕一揮手。
候在一旁的親兵們,個個訓練有素,他們立刻領悟了主帥的意圖,沒有絲毫遲疑地領命而去,開始緊鑼密鼓地按照預定的戰術執行。
這些親兵如同上杉謙信雙手的延伸,精確地控制著整個戰役的態勢。
正當那些潰兵如同無頭蒼蠅般,盲目地沖向上杉謙信那看似毫無防備的本陣時,一道由巨木構築的大門突然橫亘在他們面前,與周圍蜿蜒起伏的山勢巧妙結合,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天然屏障,徹底擋住了潰兵們前進的道路。
這道巨木大門不僅堅固異常,更透露出一種威嚴與肅殺之氣,令那些本已心神不寧的潰兵更加慌亂。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阻礙,慌不擇路的潰兵們不得不放棄直接衝擊本陣的念頭,轉而順著蜿蜒曲折的山勢四處逃竄。
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切早在上杉謙信的預料之中。
親兵們利用地形優勢,巧妙地引導著這些潰兵,如同牧羊人驅趕羊群一般,將他們無聲無息地引導到了上杉謙信本陣的後方,遠離了真正的戰場核心。
最終,這場看似即將引發混亂的潰敗,在上杉謙信的智謀與親兵們的精準執行下,竟然沒有對上杉謙信的本陣造成任何實質性的衝擊。
伍興目睹眼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心中不由驚疑不定,不由自主地抬頭望向那高高在上的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端坐於小山坡之上的指揮台上,虎頭面具閃爍著冷冽的光芒,那雙隱藏在面具之後的眼睛與伍興短暫地對視了一瞬。
在這一剎那,那雙眼睛中透出的不僅僅是冷靜,更有著難以掩飾的殺機,如同冬日裡凜冽的寒風,直刺人心。
正當伍興心中疑惑之際,幾個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巨大土台上,突然間如蜂擁而出的蜂群般湧現出數百名弓箭手。
他們身著統一的戰甲,手持長弓,箭矢在
第205章 計中計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