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神秘莫測、突如其來出現的倭人精銳軍隊,正是由之前在鵝丘那場慘烈戰鬥中奇蹟般逃脫的甘糟景持所率領的部隊。
鵝丘一役,甘糟景持所部雖遭重創,幾近覆滅,但在那場戰敗之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養與重整,甘糟景持憑藉卓越的領導力和提振士氣的謀略,重新喚醒了這支精銳軍隊的士氣,使之恢復了強大的戰鬥力。
原本,上杉謙信留在鵝丘用以狙擊漢軍精銳的部隊,就是從其麾下眾多僕從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最精銳部分。
這些士兵不僅訓練有素,作戰勇猛,而且在戰術配合上更是默契無間。
儘管他們的整體戰鬥力或許略遜於上杉謙信直屬的親軍,但即便是放眼整個櫻花國,這樣的軍隊也是屈指可數,堪稱上等之師。
甘糟景持被譽為上杉謙信麾下雙壁之一的智勇雙全之將,自小便展現出超凡的軍事才能和深遠的戰略眼光。
他深知,單憑硬碰硬的正面交鋒,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決定性勝利。
因此,他選擇了隱忍與等待,靜待那個足以扭轉戰局的絕佳時機。
終於,在精心策劃與周密部署之後,他成功地抓住了那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將這部分漢軍精銳團團圍困在了一片絕境地域之中。
在戰場之上,即便是再強大、再勇猛的軍隊,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一旦陷入了數倍於己的敵軍包圍之中,遭受著前後夾擊、四面楚歌的絕境,也終究難以逃脫敗亡的命運。
殲滅這一支漢軍之後,再揮師援助與漢軍主力對峙的上杉謙信,那麼斬獲此戰首功也未嘗不可能。
至少也能洗刷鵝丘戰敗的恥辱。
與甘糟景持一樣,直江景綱此刻也是志得意滿,滿心沉浸在對這一計策的得意之中——他巧妙地運用了反客為主的戰術。
直江景綱故意擺出以五萬大軍登船的架勢,這不僅僅是一個姿態,更是精心設計的誘餌,旨在引誘漢軍按捺不住,主動發起攻擊。
而一旦漢軍上鉤,甘糟景持麾下那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的精銳部隊便會如同天降神兵,迅速將漢軍反包圍,形成一個完美的陷阱。
緊接著,那五萬大軍並非真的撤離,而是來了個漂亮的轉身,猛然殺回戰場,與甘糟景持的部隊形成夾擊之勢。
漢軍在這突如其來的雙重夾擊下,頓時陷入了被分割包圍、進退維谷的絕境,局勢對他們而言,已是岌岌可危。
然而,直江景綱的算計遠不止於此。
即便漢軍選擇謹慎行事,按兵不動,他也依然穩操勝券,立於不敗之地。
五萬大軍隨時可以化虛為實,不再做登船的假象,而是真刀真槍地登上戰船,順流而下,直接支援上杉謙信的主力部隊,參與破敵之戰。
這樣的行動,同樣能夠立下赫赫戰功,彰顯他的軍事才能。
此外,他還留下了兩萬精銳部隊作為後手,再加上甘糟景持在暗處埋伏的七千精兵,這兩股力量加起來,在兵力上已與漢軍不相上下,甚至略占優勢。
如果漢軍膽敢貿然來攻,那麼隱藏在暗處的甘糟景持便能以有心算無心,利用地形和兵力優勢,或許就能一舉擊潰漢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退一步講,即便不能大破漢軍,直江景綱也有足夠的信心自保無憂,確保己方不會遭受重創。
這種既穩健又充滿智慧的用兵風格,正是直江景綱的拿手好戲。
他總能將局勢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先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再尋找機會反擊制勝。
對於這樣的精妙布局和即將到手的輝煌戰果,直江景綱自然是難以掩飾內心的自得與喜悅。
在這一刻,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漢軍敗退、自己大軍凱旋而歸的景象,心中那份對自身軍事能力的自信也隨之膨脹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己面對的對手並非等閒之輩,連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