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人,恐怕一生之中都沒有幾次機會,能像自己的婚禮那樣為人矚目。
也不可勁兒能隨便就得到這麼多親友如此真摯的祝福。
因此,人們往往「砸鍋賣鐵」也要自己的婚禮辦的風風光光。
而比起普通人來,寧衛民和松本慶子既有充足的財力,無需擔心經濟方面的支出。
他們也有遠比常人更多的親友在關心著他們,也就越發顯得他們的姻緣是如此的幸福。
最關鍵是,他們可是溜溜的過了三次婚禮的癮呢。
什麼西式婚禮,日式婚禮和中式婚禮都舉行過了,再也沒有什麼遺憾。
尤其是中式婚禮,無論是排場還是質量,又或是助興節目都是那麼出類拔萃,獨特難忘,而且還留下了充足且特別的影音資料,這就更是常人難以企及的福氣了。
甚至他們收到的禮物都收「淤」了。
要知道,這場婚禮是賓客雲集,而且全都是有層次的客人。
要麼是有文化,有身份,有地位的。
要麼就是有手藝,有名氣,有財力的。
絕不可能像出席普通人家的婚禮那樣,大家送什麼高壓鍋、蒸鍋、被面、枕巾、痰桶什麼的。
除了扇兒胡同2號院的那些老鄰居們,還有可能送送這些東西之外。
其他大多數賓客,不是送些書畫和工美藝術品作為禮物,就是送禮金。
而且像曾憲梓、鄭銘銘這些港城人更是直白,直接送金子,可想而知這場婚禮的收穫多麼豐厚。
在大陸內地,應該是創出民間婚禮的收禮之最了。
別的不說,就說這書畫和工美藝術品就收了有五十餘件。
其中像霍延平、傅傑、嵯峨浩、黃胄,這些官員和社會名人送的書畫還好說,不過沾了名氣和文雅,在經濟價值上不顯,尚且讓人心安。
可那些由工藝品廠和老匠人送來的東西卻足夠讓人心驚肉跳了。
因為無一例外都是各行各業的精品之作。
或許是為了跟同行爭奇鬥豔,或許是感激寧衛民平日的關照,或許是為了爭取日後更多的訂單,反正大家送來的都是好東西。
甚至有好幾件,一看就知道,屬於那種非嘔心瀝血不能完成的業內頂級精品,足夠有資格放進國家級博物館的玩意。
比如蔣三昌燒制的《牛耕碧野》綠琉璃首飾盒。
這是料器行里少有的將動物造型與器皿完美結合的一件精心作品。
整個首飾盒直徑有三十公分左右,綠得出油,晶瑩剔透,無論器型還是質地,都是那麼勾人心魄,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
還有京城玉器廠送來的一件珊瑚《百鳥朝鳳》,是出自「北玉四大怪」中大師級名匠劉德瀛之手。
牙雕廠送來的象牙《天女散花》,也是出自楊派牙雕創始人,已故牙雕名匠楊士惠之手。
就這兩件東西,都別說精美絕倫的雕工價值幾許了。
哪怕就是單看原材料的材質,也知道是價值不菲的好東西。
說白了,這都應該都是這兩家廠子壓箱底的好東西。
很可能是當年創作出來後,因為外貿部門給的價格太低,兩個廠子捨不得賣,才一直沒出手。
如今也為了和寧衛民加強合作,當成賀禮給送來了,可知這是為了討好寧衛民,下了血本了
不用說,康術德和江念芸,那都是見過好東西的主兒。
這些東西的價值,在他們眼裡就跟明鏡兒似的,沒人會不當回事。
於是事後盤賬,羅列清單,他們就都吃不准了。
不能不和寧衛民在私下裡商量,像這樣的東西還是否屬於正常的人情往來,到底能不能收受?是不是該退還回去?
要知道,禮俗向來受各種社會條件和家庭條件的制約,尤其要收到經濟條件的制約。
正如《禮記》上所說,「貧者不以財貨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就是指的這種情況。
別看曾憲梓和鄭銘銘送來的金貨,康術德和江念芸都認為收下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