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輕輕的吹拂,水波緩緩的蕩漾。
齊膝高的野草也隨著輕輕的擺動,更時不時的傳來幾聲野鴨的低鳴。
一條大河,就靜靜的躺在那裡,隨著時間,默默的流逝,流向那匯接處,再湧向大海,奔流到更為廣闊的存在。
沒有波瀾壯闊,沒有滾滾驚濤,似乎在平靜中,在將歷史娓娓道來;在平靜中,讓人默默的去感受它的古老和滄桑。
而張鉞,就矗立在這條江的不遠處,在凝望著,感受著。
人與自然,在這一刻,顯得是那麼的和諧。似乎本應該就是江邊的存在,張鉞只是靜靜的默立在那裡,沒有一絲的動作,任憑江風拂面而過,仿佛融化在這天地當中。
原野有江,是名『汨羅』——
在從廣東出發之前,張鉞為黃小忠和徐玉軍演示了抖斷大杆的功力,然後為大杆子的練法原理做了總結,傳授於二人。
練大杆子,有幾個方面的功效:
首先,就是練筋骨,在快速磨練筋骨本力這方面,習武初期,恐怕沒有任何方法能出抖大杆子之右。四米長短的大杆子,普通人,要平端個十秒八秒的,恐怕都是難事,而要抖動起來,那是難上加難!一個大杆子,由人手持一端,其實就已經形成了一個槓桿,而要運動起槓桿的另一端,就要求人體的筋骨構架高度的參與協作。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人握把的手,是一個短支點,支點到發力端的距離越近,那麼就要求發力端有更大的力產生;同時,抖大杆子的發力模式,讓人的腳和握把的手,也形成了槓桿的兩端,而身體在這個過程中,卻成了支點,事實說明,槓桿需要更強的撬動力,要求支點越加的穩固。人體在這個過程中,筋骨構架會很快的進行適應和調整,而趨向一種更加穩固和紮實的,有利於力由腳到手的活性結構。
這一點,張鉞特別針對黃小忠進行了說明。黃小忠雖然進行了多年的散打和其它搏擊的練習,但是很明顯,他以前的訓練方式,決定了他的筋骨打熬,是非常的淺薄的初步的,達不到國術的發勁要求。
第二,那就是以杆運人。這一點的方法,則是針對徐玉軍進行了重點解說,因為徐玉軍在以往的部隊訓練的一些方法中,對筋骨的紮實,還是有所涉及的,大杆子的訓練,對他有調整和穩固作用,但是張鉞認為,他更需要的是大杆子的這一個功效,轉力為勁。以杆運人,就是剛剛抖大杆子的人,會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都無法自主控制到大杆子的抖動方向和頻率,因為大杆子具有極高的彈力,一動就會亂顫亂走。即然無法控制,那就去感受!大杆子自己會動,那就讓它動,在它動的過程中,自己去感受它的頻率,感受它的運動方向,去跟著大杆子走。以杆運人,其實就是以杆練人,在這個過程中,人身上的僵勁,自然而然的,就被糾正過來了,人體身上就會產生一種活性的,本能懂得順應變化的勁。
其實,這種改變當中,有著太極拳聽勁的道理和功夫。
當活性的勁產生了的時候,抖大杆子的本力也就跟著產生了,就進入了抖大杆子的第三個階段:以人運杆。這個時候,才是人在用杆子。練大杆子是在練什麼?在練形意拳!大杆子就是除掉槍頭的大槍,而形意拳古老相傳是祖師由槍創拳演變而來,不管此說是否真實,但是形意拳有大槍的道理,這是事實存在的。形意五行拳,是有形的槍化無器的拳的練法;『有形好入手,無器難上身』,微小的動作,相對放長放遠的幅度,總是讓人更加難體會的。大杆子的練法,是練五行拳的方便法門。
大杆子練法的真意,其實可以讓很多練國術的人,去好好參詳個中的道理。真能體會和懂得這三層練法,觸類旁通,也就懂得了國術的拳法練習,因為國術勁的產生原理,盡在其中。『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也就是這麼個意思了。很多前輩們讀書少,無法更好的去表達其中的道理,加上主觀客觀的各種原因,後學們也就難了真意。但是方法,前輩們都放在了這裡,能得多少,是個人的明理和研究程度,取決於思考方式,也是個人的緣法。
吃飯,總不要別人把飯送到你嘴巴里才會吃,你自己要學會怎麼吃。
當把認為該傳授的東西,黃小忠和徐玉軍都明白透徹,可以自行參詳修煉了,張鉞沒有做絲毫的猶豫,直接就
第一章:汨羅江畔!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