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遠和李如雲一前一後的進來,李晨風起身迎接,
本來英姿勃發的孫志遠竟然變的又瘦又黑,這才幾個月沒見,
由此可以看出孫志遠訓練部隊是下了苦工的,李晨風親切的叫孫志遠和李如雲坐下,
志遠兄雖然你我是上下級的關係,但是兄弟我從來都是把你當成親哥哥一樣的對待,
今天叫你們來沒有別的事,我接到奉天的命令,限期讓我們到奉天集結,準備入關作戰,
我這裡讓我兩個叔父替我看家,你們二龍山就讓李三石大哥鎮守山寨吧,
咱們這次帶一千兩百人入關作戰,你把二龍山的精兵帶去五百,
剩下的七百人由我這邊出,明天下午我們在牡丹江會合,孫志遠聽完之後,
先是有些驚訝,前年剛進關打了敗仗,這次一定是大帥咽不下這口氣才決定再次入關報仇的。
李晨風接著說道,這次作戰一定會勝利的,張大帥首先改組領導機構。
張作霖設立了一個最高的整軍經武的領導機構,名為東三省陸軍整理處。
該機構是1922年7月24日成立。委任孫烈臣為統監,張作相、姜登選為副監,張學良為參謀長。
1925年,東三省陸軍整理處改為東三省陸軍訓練處,人員相應作了更動。
由張作霖任統監,姜登選、韓麟春、李景林、張學良為副監。這次改動是為了加強張作霖父子的權力。陸軍整理處下設兩個處和若干科。兩個處是,軍學處,處長為陳瑛;工務處,處長為張宣。
「第一個重要機構是陸軍整理處。這是整軍經武的最高執行機構,
凡屬部隊整編以及人事的部署和升遷等都由這裡決定。除了最高決策由統帥部直接掌握之外,
一切日常有關整軍經武的重大事情,都要通過這裡。
」「因此由張作霖自兼統監,下設副監多人,新舊兩派都有,
但實際負責的是副監姜登選、韓麟春和參謀長張學良。」這段回憶有點誤差,
但是可以看出新派實際掌握了改革的實權。姜登選、韓麟春和張學良都是新派人物,
尤其是張學良更是新派的首腦。由於新派掌握了改革的實權,
推進奉軍的近代化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嚴肅整頓陸軍。
奉軍存在新舊兩派。
舊派的主要人物就是人們熟知的張景惠、吳俊升、孫烈臣、張作相和湯玉麟等跟張作霖一起打天下的眾好漢。
新派人物是楊宇霆起的頭。楊是東北法庫人,日本士官八期畢業,為人精明幹練,勇於負責,
從1918年繼張作相為統帥部的總參議,始終得到張作霖的特殊信任。
就是由楊宇霆先後吸引了韓麟春、姜登選、郭松齡、戢翼翹、臧式毅、
於國翰、熙洽、王樹常、於珍、邢士廉等成了新派的骨幹。
後來張學良又以少帥的身份列入新派的首腦,並由張學良和郭松齡分任新軍主力三、八旅旅長。從此新派逐步抬頭,逐步壯大,終於成為以後整個東北軍的主體。」這個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張作霖原來依靠的完全是舊派。但是同直系大戰的慘痛教訓促使張作霖開始決心重用新派
「然而新派之所以能壓倒舊派,也並不是偶然的。
其中至少有兩件事值得一提。1922年的直奉戰爭,奉軍舊派的軍隊在長辛店作戰,
新派的三、八旅在楊柳青以西作戰,結果長辛店方面的舊派軍隊潰不成軍,
而楊柳青以西的三、八旅則雖敗而未潰,這是一件。另一件是王升文團在山海關的浴血奮戰。
原來奉軍在長辛店和楊柳青戰敗以後,直軍以破竹之勢直追到山海關,
滿以為一舉可以搗毀奉張的老巢,不想到了山海關石門寨一線,
突然遇到三、八旅中王升文團的猛烈抗擊。王部戰鬥力之強,
遠遠超出曹吳意料之外。結果王升文團長陣亡,全團官兵也損失甚重,
但畢竟阻止了直軍的攻勢,穩住了整個奉軍的陣腳,迫使曹吳不能不有所顧忌而接受了和議。」
「這兩件事不
第六十四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