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貴的馬車隊伍,漸漸駛出城門。
皇帝行人帶隊,錦衣侍衛相從,護送楊廷和告老歸鄉。
楊慎、楊惇兄弟倆,騎馬跟在旁邊,他們要把父親送到城外水驛碼頭,那裡還有大量官員等著送別呢。
而在馬車之內,除了楊廷和,還有王淵。
王淵給足面子,不但讓復古派文人,寫詩作詞誇耀楊廷和政績,今天更是親自禮送楊廷和還鄉。
楊廷和已經病得不輕,坐在馬車裡搖搖晃晃,問道:「令郎真的欲尚公主?」
王淵說道:「不是謠言。」
「何必呢?」楊廷和嘆息道。
王淵微笑:「先帝遺命如此,誰還能反對不成?」
楊廷和說:「此事違制。」
王淵說道:「但沒有違反太祖、太宗之制。」
楊廷和說:「若虛欲改革弊政,應當戰戰兢兢,怎能因此小事而壞大事?不但斷送令郎前程,也給自身招來非議啊。」
王淵笑道:「我讓長子赴海外,又讓次子尚公主,還不能表明心跡嗎?陛下聰慧,必然明白。」
「唉。」楊廷和一聲嘆息。
朱元璋、朱棣當皇帝的時候,駙馬多為權貴之子,而且可以擁有實權。
文官集團漸漸壯大,駙馬人選轉向民間,不拘出身,長得帥就行。但實權卻被剝奪,只能代天子祭祀,或者掌控宗人府之類。而且,還有一種潛規則,駙馬的父親若有官職,必須辭職以避嫌。
按照這種潛規則,王素娶了公主,王淵必須辭官!
朱厚照慣會破壞規矩,挑選駙馬時自然懶得理會。而王淵也順水推舟,讓長子遠赴海外,又讓次子迎娶公主,明擺著不讓兒子們當大官,以此來表明自己不會長期霸占朝堂,更不會讓兒子也身居高位。
駙馬之父必須辭官?
呵呵,老子要恢復祖制,太祖、太宗可沒這種規定。
王淵直接說道:「老先生回鄉,希望能主動清丈楊家田畝,改革之時我不會對任何人徇私。便是太后的兄弟,也逃不過清丈令,如此方可震懾士紳豪右。」
楊廷和笑道:「楊家世代書香,不至於隱瞞田畝。」
「但願吧。」王淵也不爭辯。
楊廷和的笑容有些尷尬,就在兩年前,楊家被金罍狠狠參了一本。雖沒有直接殘害百姓,卻借災荒、兵事、徭役,不斷低價兼併土地。楊家看上的良田,都不需要自己出面,自有地方官徵召徭役,逼得田主賣地自保。而且,接受投獻無數,瞞報巨額田賦!
這事兒沒有公開處理,卻也傳遍朝野上下,楊廷和被搞得灰頭土臉,他很想把主持族務的楊廷儀親手掐死。
楊廷和當初丁憂三年,花費銀兩修橋鋪路,在家鄉攢下的美名,全被自己的兄弟給毀了!
馬車很快出城,數十位官員士子早已等候多時。
卻見馬車停下,居然是王淵先露面,跟楊慎一起攙扶著楊廷和下車。
人們紛紛讚嘆,兩代輔臣如此和諧,真乃社稷之幸也。
河畔柳樹遭了秧,送別官員攀折柳枝,這是嚴重違法行為,因為運河兩岸的柳枝屬於戰略物資。
好吧,就不要苛刻了,免得煞了風景,畢竟折柳送別乃風雅之事。
王淵遙望官船離去,也不禁有些感慨。
不論楊廷和有多少缺點,至少正德朝的政局,一直是他在支撐,功過是非很難評說。
楊廷和飄然遠走,官員們紛紛轉向王淵,態度熱情的請他帶頭回城:「王相請!」
……
楊廷和離京了,蔣冕也離京了,朝堂局面再度大變。
王淵越過武英殿、文華殿,被皇帝升授謹身殿大學士,直接搖身變成了首輔。全部官職為:右柱國(正一品勛階),光祿大夫(從一品散階),太子少保(正二品),禮部尚書(正二品虛職),謹身殿大學士(正五品,首輔),翰林院學士(正五品虛職)。
內閣大臣:王淵、毛紀、王瓊、汪俊、廖紀、王憲、汪鋐。
翰林學士兼掌制敕房:王廷相
吏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