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一愣,忽然覺得這白奇不簡單。從自己一句『大周之臣』的話中便立刻猜出了自己的心思,這個人可不是一般的領軍之將,心思頗有些細密。
白奇見林覺不語,知道找到了林覺心理上的薄弱之處,於是乘熱打鐵道:「林大人,我不知別人如何想,在我白奇看來,林大人是一心希望朝廷好的,希望我大周能夠強盛起來的。我聽說當初嚴方兩位大人推行新法時,林大人是參與其中並且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先皇重用林大人,林大人年紀輕輕便躋身朝廷重臣之列,所為之事也是可圈可點,在官場中頗有好評。倘若不是有了這番變故,我相信在林大人這等青年英才的治理之下,我大周必是蒸蒸日上之勢。只可惜世事難預料,如今這個局面,其實是雙輸之局。於各方都是沒有好處的。」
林覺皺眉不說話,盯著燭火沉默著。
&某在邊鎮領軍二十年,多年來跟遼人也交手過不下百場戰事。白某為大周也算是盡心盡力之人。這麼多年來白某有深切的感受,遼人騷擾越發的頻繁,便是因為我大周越來越弱之故。國力衰弱,外敵自然便多。歷朝歷代,外敵入侵中原,皆因中原王朝衰敗之故。我大周照此下去,眾將難逃外敵侵入之患。我想,這也是林大人絕對不希望看到的。在下不談是非,只以大周江山社稷而論,林大人在這裡起兵固然是你們認為的正義之舉。然而,我大周內亂,最終導致的是國力更加的衰弱,百姓更加的受苦。倘若蠻夷乘虛而入,我大周恐有滅國之災,到那時,林大人難道不覺得有罪麼?」白奇一邊觀察林覺的臉色,一邊侃侃說道。
林覺緊皺著眉頭,他不得不承認白奇說的這些話正是他心中所不願去想的地方。起事之初,他便考慮到這些問題。但是他又不得不這麼做,所以內心裡頗有些掙扎糾結。真要是出現被外敵乘虛而入的情形,那絕非林覺所願。
&大人,白某的來意便是希望能達成一個更好的結果,化干戈為玉帛。一切都看在大周江山社稷的份上,為何便不能捐棄前嫌,熄滅紛爭?倘若雙方都能以大局為重,便無需再兵戎相見。我知道,林大人對皇上心懷不滿,但白某說句大實話,再怎麼鬧,那也是皇族內部之事。你不能否認,當今皇上是先皇之子,他是有資格當上皇上的。至於用的何種手段,其實我們當臣子的不必去深究。皇上之前也許對林大人做了些什麼,但現在皇上已然決定摒棄前嫌了。我帶來了皇上親筆詔書,這便是皇上的誠意,請林大人過目。」
白奇見時機已到,伸手入懷,取出一塊薄絹,雙手遞了過來。
林覺瞪著那絹布,眼神迷茫,像是被蠱
惑了一般,伸手接了過來,在桌上緩緩展開。
那薄絹之上寫了密密麻麻的字,那是一封長長的信。數尺見方的薄絹都寫滿了,但卻無落款。
&覺惠鑒。此信乃朕親筆所書,命白奇送信於你。為避免不必要的是非和口舌,朕無落款,這一節你當知悉,不必懷疑。」
林覺本有些狐疑,見信的一開始便點明此節,略加思索便明白郭旭的心思。郭旭是不肯留下把柄,故而在信上不留落款不蓋印章,如果今日能談出個結果來最好,倘若談不出什麼結果,也不至於被林覺拿著這封信奚落招搖。郭旭的心思眼還是那麼的多,林覺不僅暗暗搖頭。
「……以下所言,均朕之心聲,望你細細品讀。朕此次領軍親征而來,實非朕之所願。然朕不得不為之?何者?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爾等嘯聚山林便罷,舉旗而反,弄的天下轟然,朕豈能坐視?朕原本並無趕盡殺絕之心,但爾等所為,著實讓朕憤怒不已。朕豈能容忍你們在落雁谷舉旗反朕大旗,所以朕必須要剿滅你們。」
「……然朕其實心中並不想走到這一步,以前的恩怨,早成煙雲。朕自登基之後,便立志興國,決意讓我大周中興。除此之外,朕別無所想。回想當年,朕和你也算相得。也許你並沒將朕當為好友,但朕對你卻一直求賢若渴,器重有加。之後種種事情,造化弄人,你我反目,生出嫌隙來,於朕而言也是心中難以釋懷。至於孰是孰非,倒也不必深究了。」
&寫此信,絕非是因為戰事失利,所以朕來向你示弱。實則是因為朕登基以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認為當以大局為重。我大周已然積弱,再生內亂,必遭禍殃。你也曾為大周
第一二零零章 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