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李帥,此為戰報,請您過目。」
戰爭終止三天後,封常清手書戰報,向李瑄稟告道。
「封判官有勞了。」
李瑄展開戰報,仔細觀讀。
封常清雖非狀元,其貌不揚,但才華橫溢,記錄戰報簡細而明確。
比劉單的捷書記錄,有過之而無不及。
捷書中詳細地陳述河流、山坡、敵我駐軍地點、勝敵的情況和李瑄戰術,條理分明。
為讓皇帝龍顏大悅,得到賞賜,描述作戰環境,艱苦困難。不忘「得蒙聖恩」。
將士們奮勇殺敵,多筆墨描寫。
對李瑄的身先士卒,封常清根據典軍的記錄,如實記錄。
同時,對勝戰的統計,亦非常清晰。
此戰,大唐最先招降拔汗那、布哈拉、粟特諸國等,此為勝戰的第一步。
從碎葉城攻堅,到最後的圍攻,共斬殺大食聯軍五萬四千七百餘人。
俘虜大食聯軍三萬五千餘人。
俘獲大食馬共兩萬一千餘匹。
其中完好無缺,可以再利用的戰馬有一萬八千餘匹。
戰馬中有許多牝馬,這些都是上好的馬,配合公馬,能培育出大批優良的大食馬。
李瑄知道,後世幾乎所有輕型馬種中,都有大食馬的血脈。
可見大食馬對普通馬有優秀的改良作用。
大食馬雖然高大威武,但李瑄更看重大食馬的潛力。
它以其驚人的奔跑速度和持久的耐力在這個世界的馬種中脫穎而出。它們能夠在各種地形和氣候條件下長時間保持奔跑狀態。
同時,大食馬聰明伶俐,易於接受訓練,並能迅速適應各種環境,無論是高山雪地,還是草原沙漠。
華夏的馬,一直是一代代培育而成。
馬政是「經國要政」,李瑄會一直重視。
此戰雖持續長,但大唐的傷亡,遠遠低於大食。
這繼承李瑄征伐多年,低戰損的傳統。
李瑄將齊雅德·伊本·薩里逼得走投無路,最終用半天時間,結束戰鬥。
從頭到尾,唐軍的職業士兵,只陣亡三千人不到,輕傷重傷五千多人。
安西諸國聯軍陣亡七百餘人,傷八百餘人。
葛邏祿部和突騎施諸部一共陣亡六百餘人,傷五百餘人。
自古英雄,無法一直做到李瑄這一點。
所以,不論是安西諸國聯軍,還是葛邏祿、突騎施諸部,都非常畏服李瑄。
和李瑄交戰,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從將領到士卒,每有一個能提起勇氣。
開戰以後,一二百斤的彪形大漢,被李瑄當沙包一樣人,鐵騎所過,人馬披靡。
李瑄斬將奪旗的畫面,被三人成虎,越傳越神。
甚至還有李瑄抓住敵軍騎兵主將阿杜,連人帶馬一起撕成兩半的消息。
反正很離譜。
李瑄最多把人撕成兩半,把馬撕成兩半就很胡扯了。
但李瑄沒有澄清,讓胡人對他保持敬畏。
只要他踏在這片土地上,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妄想有異心。
「封判官,你還要加一點。我軍修整以後,立刻從千泉古道,進入怛羅斯一帶。大食竟然無故犯我大唐,攻我附屬國,是可忍孰不可忍,定要雷霆懲罰,請聖人同意此次進攻。」
李瑄看完戰報後,向封常清提醒道。
不論是什麼原因,終究是大食聯軍,主動邁入安西都護府。
大唐講究出師有名,連高仙芝屠石國,還安一個無番邦禮。
從道義上,大唐回攻大食,沒什麼不對。
兵貴神速。
呼羅珊的主力全軍覆沒至在安西,此時薩末鞬城和怛羅斯一帶,正是空虛的時候。
哪怕大食調兵支援,李瑄也有信心應對。
這是李瑄與大食作戰的第二階段。
兌現向李隆基的承諾,飲馬雷翥海(今鹹海),才能得到李隆基的信任,同時布更大的局。
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