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大案,告一段落。
李瑄讓顏真卿留在敦煌郡,暫主日常事宜,等敦煌太守到任以後,顏真卿再回涼州城。
這一日,碧波如洗,晴空萬里。
趁清晨涼爽,李瑄帶著神策衛,準備離開敦煌。
得知李瑄將要離開,敦煌百姓紛紛前來歡送。
李瑄並未騎馬出城,他看到周圍的垂髫小兒圍著他,直接抱住一名小孩,將他放在馬背上。
小孩一點都不害怕李瑄,他問過大人,都說這是仁厚的將軍。
他們很不解,前幾日城外殺死那麼多人,大人捂住小孩的眼不讓他,為什麼被稱為仁厚的將軍呢?
等他們長大後,或許就有答案!
李瑄的仁厚不僅僅是除去商賊、豪強、貪官,還給敦煌的百姓分到好處,耕地。
「將軍,我將來也要成為將軍!」
騎在李瑄馬上的小孩奶聲奶氣的說一句,很大方。
「哈哈,你大有可為!」
李瑄為小孩牽著汗血寶馬,防止馬暴躁。
百姓們都被李瑄的胸懷所感動,有的老人活了五六十年,從未聽說過大人物能放下身段,與民同樂的事情。
李瑄可是統領十幾萬精銳士卒的皇室宗親,楚國公。
其他的邊帥如果能做到正眼瞧百姓,都算是值得稱讚的。
但那和李瑄相比,也差了許多境界。
顏真卿跟著李瑄,每一日都有不同感悟。
他知道士族可能對李瑄大開殺戒頗有微詞,但那是他們有利益牽扯在其中。
憑心而論,李瑄的愛民與誅惡,並不矛盾。
矛盾的只是那些人罷了。
李瑄對豪強的定義明確。
大族、鄉紳、士族,草菅人命者,欺男霸女者,魚肉百姓者。謂之「豪強」。
淵源且家風明亮的家族、富農,皆不必顧慮。
哪怕是土地兼併,只要沒有犯下豪強之罪,就不會被李瑄處置。
親衛們也效仿李瑄,將一個個孩童放在馬上,為孩子們牽馬,逗得他們哈哈大笑。
這是他們第一次不怕官兵。
李瑄的親衛都是遊俠出身,輕生重義勇於急人之難。
他們跟隨李瑄,只是想跟隨英雄,行正義的事情。
哪怕如大詩人王維《少年行》中的一樣,也是轟轟烈烈的一場!
縱死猶聞俠骨香!
但李瑄對親衛,有嚴格的晉級標準!
除了李瑄指定的幾名親衛以外,殺敵數量夠,都會提拔為郎將,衙將。
他的絹賞賜,必然將一部分賞賜給親衛,另一部分交給戰死親衛的家屬。
親衛們雖著內外兩重甲,但難免在隨李瑄沖陣時傷亡。
也正是因為李瑄的厚重,親衛在戰鬥的時候,奮不顧身,視死如歸。使神策衛在沖陣的時候所向披靡。
「將軍,您是貴人,父老鄉親沒什麼能拿出手的,只是湊了點錢,您請收下,作為用度。」
李瑄的隊伍到一處路口的時候,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用兩頭騾子駝了幾袋錢,要送給李瑄。
這些都是敦煌百姓七拼八湊的,為感激李瑄。
在燥熱的天氣中,如果送其他東西,很難得以保存。
「這錢不少啊!不過我又怎能收下呢!我的吃穿用度,都來自百姓。你們已經是我衣食父母,我身為聖人親命的採訪使,只是做了一個官吏該做的事情。這些錢財給我,並不可改變我什麼,但對鄉親們來說,卻能吃一頓豐盛的肉食。」
李瑄緩緩地向長者和周圍的百姓說道。
確實,這些錢財對他不過九牛一毛,留給百姓,逢年過節還能加餐!
「將軍,您對敦煌的恩情,茫茫祁連山都不足以比重,更何況是幾包錢呢?您的眼眸比藥泉的水還要明淨;您的心比鳴沙山下的彩色沙子還多姿彩。有您在,城外的黃沙都猶如青地;甘泉水的水,也變得甘甜了;莫高窟的萬佛離我們很近,哪有這麼仁慈啊;豺狼被驅逐了,虎豹也被殺死了。我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