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似乎發現了自己的新天賦,在打毛衣的時候,思路甚至比平時還要清晰。
若是李象知道,一定會大呼臥槽。
上輩子他奶奶也是這樣
老太太一邊打毛衣一邊打麻將,腦子轉得比誰都快,甚至還能記牌。
收到圍脖的群臣都在感慨著這東西的保暖性,只是圍了一會兒,脖子上便開始出汗了。
「此物不僅可以編織成圍巾,甚至可以織成手套與襪子。」李世民說著,舉起李象織的手套:「瞧,這手套五指分開,並不耽誤勞作,更不耽誤手握兵器,若是我大唐兵將都能戴上此物,何懼嚴寒?」
「這羊毛,果然神器也。」長孫無忌率先出來捧哏,他有點不開心,因為圍脖是太子織的,而不是妹夫織的。
高士廉倒是無所謂,相反這圍巾是晉陽公主編織而成的,更令他開心。
畢竟是外甥孫女兒,也算是半個小棉襖。
房玄齡也出班道:「長孫司徒此言極是,既然我大唐已經掌握了將羊毛轉化為毛線,編織成衣物的技術,當派遣商隊前往草原,大量收購羊毛!」
眾臣紛紛附和,老李笑著說道:「前些日子,恆山郡王已經派出江夏王次子李景仁帶領商隊前往草原,收購羊毛,現在差不多應該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
長孫無忌頓時瞭然,他聽兒子說,最近兒媳婦長樂公主正在和高陽公主弄什麼商號,似乎就是和羊毛有關。之前倒是也沒當回事,現在看來這買賣很大啊。
這樣想著,就聯想到了李象。
長孫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富貴,可就應在恆山郡王身上了!
「但話又說回來,羊毛的製品,還需要推而廣之,讓百姓接受。」李世民說道:「朕思來想去,莫過於上行下效,以朕和朝中百官為首,起到帶頭作用,大家一起使用羊毛製品,帶動民間使用羊毛製品的風潮!」
「臣等同意。」眾人表示沒問題,畢竟這羊毛製品是真的輕便而暖和,比皮裘可要暖多了。
「既如此,等到李景仁率領商隊歸來,便在朝中開展學習織作羊毛製品的活動,每家每戶必須至少出一人,前來朝中學習如何紡織。」李世民沉聲下達著命令。
眾臣倒是表示無所謂,甚至還有躍躍欲試打算自己參加的,比如程咬金和尉遲恭。
李世民看到他倆踴躍報名的時候,甚至還在腦子裡過了一下兩個絡腮鬍子的大漢手裡拿著織針打毛衣的場景
嘶
這畫面,美不勝收啊。
事情就這樣定下了,眼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年關也將近,到了小年那一天,李承乾和蘇意帶著李象和李厥,來到典膳局,在灶前敬上了一杯香茶,又燃起幾炷香,便算是祭灶。
唐代的祭灶並不像後世那麼複雜,也就是一杯茶一包煙幾炷香的事兒。
羅隱在《送灶》中描寫的「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便是描述唐代祭灶的實錄。
陪著李承乾祭灶後,李象又被李世民抓著,帶著李明達一起在皇宮又祭了一次灶。
這次的小朝會,他依舊沒有參加,而是在立政殿當中陪李明達堆雪人。
李世民仍然在打毛衣,這麼多天的辛苦,兩個袖子已經織了出來,現在正在織上身。
這一次的朝會內容,李世民打算改革一番科舉。
「本次朝議,朕念及現如今科舉制度不完善,所以想著和眾卿拿個章程。」
「據朕所知,現如今科舉試卷保密工作極差,考生所作之考卷,考官一眼便可以知道是何人所作。且如今風氣想必眾卿也有所耳聞,有些寒門子弟想要謀取一個快速晉身的機會,甚至將行卷投遞給權貴以求幫助。」
「朕以為,科舉首重公平,不能讓主考官徇私舞弊,在考試過程中對某些人加以照顧。」
「為了應對這一弊病,朕打算在科舉改革中採取糊名制度。」
李世民手中雖然打著毛衣,但是條理十分清晰。
「糊名?」
眾臣面面相覷,房玄齡身為尚書右僕射,站出來詢問道:「敢問陛下,何為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