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微醺的李世民抓著兩個兒子,還有幾位重臣,講述了好幾遍當年在唐國公府上「落櫻神斧」的故事。
兩名武將明顯心思不在這裡,只是一邊乾飯,偶爾應和兩句皇帝的吹噓。
長孫無忌則恰到好處地迎合著妹夫,既不顯得過分諂媚,又讓老李的飄飄然更上一層樓。
要不說他能進步呢,光這一手捧人的本事,李象就覺得要好好學一學。
《情商》。
李象發現自己還是太年輕,學吧,學無止境,太深了。
更需要學習的,則是老李的臉皮。
下午的時候李世民還在義正辭嚴地斥責這位好大孫,當天傍晚吃飯的時候就開始真香了。
李象在心中的小本本上狠狠地記上一筆——想要成為一位好皇帝,首先要臉皮厚。
李承乾和李泰兩兄弟則是在面面相覷,怎麼和阿翁相處這麼多年,沒聽他老人家說過呢?
只是他們二人畢竟是做兒子兼臣子的,沒道理去提出質疑。
第二天,李世民退朝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長孫無忌一道諭旨。
諭旨上的內容很簡單,就是魏王李泰所用之食譜,輔機務必遵循。
長孫無忌看到那張食譜,臉都快綠了。
好在他的養氣功夫很好,還能保持面如常態去謝恩。
李象陪著李明達在立政殿待了一個上午,吃過午飯後,他便急匆匆地出宮,拉著一車開元通寶,前往務本坊拜訪孔穎達。
國子監位於務本坊的西側,此時正是國子監午休的時候,孔穎達正坐在辦公室內,拿著一本書在閒讀。
聽說李象來訪,老孔的面色明顯不是很好看。
上次二人在兩儀殿當中,發生了一點小口角。
李象覺得其實就是就事論事,但老孔卻覺得李象這小子言足以飾非,智足以拒諫,頗有當年商紂遺風。
但李象終歸是郡王,還是皇長孫,總歸是不能怠慢了。
李象姿態做得很足,一番見禮過後,李象開始說明來意。
「象近日準備創刊雜誌,孔祭酒乃是我大唐文壇魁首,故而特來求祭酒文章。」
聽到是來求文章的,而且李象也表現得十分有禮貌,孔穎達倒也稍稍卸下一些提防。
「郡王謬讚,老夫不敢稱魁首,只是這雜誌是何物?」
李象像前一天給李世民解釋那般,給孔穎達詳細解釋了一遍。
身為教育界的大拿,孔穎達當即就明白了這雜誌的作用與重要性。
在雜誌上刊登文章,一可以得名,二可以得利,三還能傳播文化,惠及他人。
就算孔穎達不沾前兩樣,第三樣他也是跑不過去的。
正所謂立德、立言與立功,古人所說三不朽,這可是古代文人們的畢生追求。
「既然是郡王相邀,老夫這裡倒還真有一些關於五經的心得體會。」
孔穎達從一旁的案幾下面掏出一沓文稿,遞給了李象。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五經,在唐朝,「五經」指的是《周易》、《古文尚書》、《毛詩》、《禮記》與《春秋左氏傳》。
李象接過文稿,大略地掃過一眼後,笑著將文稿收好。
隨後他又說道:「若祭酒身邊有出身寒門不得志者,亦可與我引薦一番,若雜誌採納其作品,會根據其文章質量給予稿酬,也可稍稍改善其生活。」
孔穎達倒也不迂腐,寫文章給錢在他看來這也是好事兒,畢竟門閥士族出身的文人墨客雖說是占據多數,但還是有一部分寒門子弟的嘛。
能讓他們在這居住不易的長安城多一份謀生的營生,這可是天大的喜事。
「郡王高義。」孔穎達衝著李象真心實意地叉手道:「怪不得國子監的那些紈絝,都在稱你為『長安及時雨』,果然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綽號。」
李象面色微微有些尷尬,倒不是因為被人戳穿綽號,主要是這綽號可是踩著老孔踩出來的
「另外,屋外車內還有五百貫錢,乃是這些文稿的潤筆費。」李象不等孔穎達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