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唐朝請郎 > 第145章 奔襲永壽

第145章 奔襲永壽

    測試廣告1莽塬上胡哨響起,朱部營地早已夷為平地。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留下一個連的軍士善後,其餘軍士分為三部向西北而去。

    吐蕃諸軍此刻駐紮於邠州治下永壽縣城東堡灘上,距邠州州治新平縣城六十里,距奉天城八十里,長安城一百八十里。

    東依涇水背靠山坳,供給來自十五里外的永壽縣城,周邊數十村莊環繞,隨時可以掠擄。

    一天之內可以封邠州下奉天,或者直抵長安,當真是個進可攻退可守,進退自如的地方。

    本來論莽羅這會兒應該南下,至少在奉天安營紮寨,更方便隨時出兵助攻長安,但那什麼,不是前前後後收了朱泚不少財物嘛,就有點托搪。

    在他看來漢人都差不多,管什麼你死我活的,財物才是真的。真打的頭破血流天下大亂那才是好事。

    這並不是說他惡毒,站在敵對的角度上我們也會這麼想,這麼希望。

    只能說李适和崔漢衡太天真。

    唐代以前,或者說晚唐以前,為什麼要強調出將入相?就是你沒有必要的經歷承擔不了那種責任,必須要親自體驗一下。

    就像渾日進,李晟,戴休顏,甚至李懷光朱泚,或者李希烈,包括他們手下的列將,都對吐蕃回鶻有著足夠的,時時保持著的警惕和戒心。

    為什麼?因為他們浴血拼殺過,勝利過也失敗過,眼睜睜的看到過血肉橫飛屍橫遍野,也有過失疆之恨奪地之辱。

    而晚唐之後翰林興起,這些文不成武不就的讀書人一朝得勢。

    他們從故紙堆直接爬上朝堂登上高位,什麼都沒經歷過更沒有體驗過,論事全憑一張嘴,做事全憑個人好惡,憑想像想當然。

    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這些出生入死過的大將雖說也不太在意軍士的生死吧,但起碼他們還知道那是一條一條鮮活的人命,而在讀書人眼裡不過就是幾串不屑一顧的數字。

    這就是差異。


    這也就是為什麼從宋以後老百姓越活越慘,貪官污吏越來越多,土地兼併越來越厲害的主要原因。

    這些人只管自己好受,血冷心黑自私自利,良心道德不如黃金一兩,正直忠義不值溫酒一杯,禍害了一朝又一朝,一朝又一朝……

    ……

    部隊全員只攜帶了兩天的乾糧馬料,繞過醴泉奉天兩城,一個時辰左右抵達御駕宮,在這裡兵分三路。

    張良和孫福達率兵順著山脊包抄,孟保部由石崖翻過山脊下到塬底,他們要截斷吐蕃軍營與縣城的交通,遮蔽吐蕃哨探,保護延途村堡。

    村堡就是有城牆的村子,大唐京畿四周多為堡村堡寨,是鄉民自保的手段,多為家族所營。

    縣城很小,長寬一里余,四門土堡,連個城樓都沒有,興旺些的村堡往往都比它大一些,這種縣城不戎軍事,是純民政單位。

    孟保放出遊騎探馬,自己帶著人直闖縣衙,詢問吐蕃大營諸事,順手還抓了十幾個蕃兵。

    吐蕃軍兵本就野蠻,在這邊相當囂張,縣上管不了,也沒有能力管,老百姓就只能躲避,像淨街虎一樣。

    十多個人被拿了以後仍然叫囂不止,把孟保叫的煩了,把帶頭的砍了兩個,這才算消停下來。他們到也是知道怕的。

    「上將軍,這這這,這怕是要生起大事呀。」縣令嚇的面如土色:「崔鴻臚怕是要怪罪下來,要本縣如何擔待?」

    「要你擔待何事?不需。崔鴻臚可在城內?」

    「未曾,本縣簡陋,崔鴻臚一直居於蕃兵營內,物資料使也只是派人前來徵詢。」

    「蕃兵多少?」

    「人兩萬餘眾,有將軍九人,戰馬五千餘匹,牛未上千。」

    「唐兵多少?」

    「這個,本縣未知,也不敢詢問,只是依糧料物資估測。」

    軍隊的供給是有定量的,按照來回送抵的輜重物資就能算出人馬數量,但具體說蕃兵多少唐兵多少這個就不是估測的事情了,他一個小小縣令也無權過問。

    和大唐軍隊基本上一人雙馬不同的是,吐蕃缺馬。



  
寧溪南推薦:  重生在1978  重生在70年代  真的不是重生  一個夢境者  半山堂  歲月悠  女人,花  
隨機推薦:  我用陣法補天地  抗戰之關山重重  你好,我的1979  穿越之莫問人歸處  布衣緣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唐朝請郎"
360搜"大唐朝請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