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添丁進口,雖然有著醉長安和長安笑的收益,杜睿卻也不想就這般坐吃山空,總歸是要增加些收入才好,要不然自己那個大觀園的計劃,想要實現,可就不知道要積累到何年何月了。全/本/小/說/網/
開源確實事在必行了,要說什麼東西是穿越者的發財力氣,無非就是兩種,其一就是釀酒,此項杜睿已然迫不及待的做了,而且也給他帶來了不菲的收益,還有一個便是玻璃了。
前世杜睿雖然研習古學,對現代的科學知識沒有那些學問研究的深,但是他自幼聰慧,學什麼都是一點就透,玻璃這種東西倒也難不住他。
所謂的玻璃,不過就是一種較為透明的固體物質,在熔融時形成連續網絡結構,冷卻過程中粘度逐漸增大,並硬化而不結晶的矽酸鹽類非金屬材料。普通玻璃化學氧化物的組成(na2o?cao?6sio2),主要成份就是二氧化矽,說得直白一些,就是沙子!
玻璃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早在約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只是玻璃的透明度很差,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就製造出無色玻璃,當然這也只是偶然得知,具體的工藝,也是不甚其詳。
要說玻璃的真正發明地,其實還在歐洲,傳說在公元前一千年的時候,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並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準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後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爐子熔化,製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
而真正有記載的,則是在大約4世紀,羅馬人就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當時為了保密,不讓玻璃製造技術泄漏出去,羅馬的執政者就把所有的製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就這樣,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准離開這座孤島。
至於在後世,人們現在使用的玻璃,其實是由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經高溫製成的。熔體在冷卻過程中黏度逐漸增大而得的不結晶的固體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矽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矽酸鹽玻璃,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等為原料,經混和、高溫熔融、勻化後,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而得。
主要的製作過程,杜睿倒是記得很清楚,首先就是原料預加工,將塊狀原料,如石英砂、純鹼、石灰石、長石等粉碎,使潮濕原料乾燥,將含鐵原料進行除鐵處理,以保證玻璃質量。此後便是配合料製備,按計劃配料單稱取一定量的各種粉料,接著是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窯或坩堝窯內進行高溫加熱,使之形成均勻、無氣泡,並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態玻璃。然後就是成型,將液態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狀的製品,如平板、各種器皿等。最後是熱處理,通過退火、淬火等工藝,消除或產生玻璃內部的應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變玻璃的結構狀態。
像這種簡單的工藝,在後世自然很容易打成,可如今是在大唐年間,想要生產出絕對合格的玻璃製品,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這卻難不倒杜睿。
整整一天的時間,杜睿就在書房當中,鼓搗出了玻璃的製作流程,和一些需要配備的工具,然後便帶著杜貴去了,前次北伐,太宗上次下來的那五百戶封邑,此事太宗做得倒是相當厚道,那五百戶所占的耕地都是上等的良田。
杜睿到時,這裡的里正慌忙出迎,他也聽說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