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婚,分為六步,謂之六禮,寓意深長。
第一步就是納彩,大體類似於後世的提親,但是古人的提親比後世人莊重,所以納彩也是古代成婚第一重要的步驟,納彩若是不成,男女便無緣分,這可不像後世那般,年輕男女可不會在乎什麼步驟不步驟,衝動一來立馬就踏破了那一道防線,先上車後補票都算好的,很多時候開完車後撒丫子就溜了。
古人重禮,守之為則,可惜這種傳統美德已經很少有人遵守,每每念及之時總會讓人不由唏噓。
納彩之後,則是問名,什麼叫問名啊?難道男女之間連名字都不知道嗎?
不是的!
問名問的是生辰八字,遵守的仍是傳統禮儀,男女雙方若是八字相合,便會由雙方長輩互換庚帖,這很好理解,類似於後世的定親,庚帖在古代很是重要,一旦互換基本沒有退婚之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辰八字已然交換,完全可以稱之為未婚夫妻。
這已經是受到古代法律保護的步驟了。
比如某個女子一旦被男方問了名,換了庚帖,那麼她已經算是男方家的人,律法會保護她的婚姻不受侵擾,並且這個保護還會十分的強硬……
比如大唐年間曾經出過一個典故,有個豪強門戶欲要強納一個農家少女為妾,小小農戶自然無法抗衡豪強的勢力,萬般情急之下,村里老人出了個主意,少女連夜和青梅竹馬的男子互換庚帖,雙方確定了未婚夫妻的關係,那個豪強勃然大怒,直接玩了一手惡霸搶親。
結局很簡單,事情壓根不需要少女家人去衙門裡告狀,一個字,殺!那豪強連個送禮擺平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當地縣衙判了個斬立決的刑罰,貞觀年間很少判罰死刑,但是對於強搶訂婚之女的事情堅決不忍。
問名之後,叫做納吉,這個從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乃是男方把占卜的婚姻佳期告訴女方。
到了這一步,成婚六禮已經完成三禮,再後面乃是第四步,這一步和後世幾乎沒什麼兩樣……
叫啥呢?
叫納徵!
征這個字,有收取之意,所以納徵就是收禮,這次受禮可和納彩之時不太一樣,納彩的時候送兩隻大雁就行了,除此也就是象徵性的送上兩匹絲絹布帛,但是到了納徵之時,男方須得鉚足了勁頭使勁的送。
說白了就是類似後世的送彩禮。
後世人比較實際,收彩禮只盯著一樣東西,那就是錢,十萬八萬不再話下,越多越好,多多益善(當然也有一大部分女方家庭不太看重這個,因此只會問男方收取一點點象徵性的彩禮,比如後世的山東臨沂,有個撲街網絡作家叫做山下出水,成親的時候窮困潦倒,屬於那種一不小心就得打光棍的貨色,但是這傢伙才華橫溢,又懂得討取丈母娘歡喜,於是乎,彩禮給的很少,只給了象徵性的101塊錢,美其名曰百里挑一,並且山水的老婆還很得意,喜滋滋的感覺自己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只可惜好景不長,這姑娘後來學會了許多名詞,比如萬里挑一,比如百萬獨秀,於是乎勃然大怒,感悟出自己被一個臭不要臉的騙子給蒙了,從此年年嘮叨日日喝罵,並且學會了一招採購榴槤鍵盤的無上絕學……)
這是後世人的納徵,眼睛裡只盯著錢,而古代人極其講究禮儀,所以彩禮送的也極有品位。
錢財是肯定不會送的,因為錢財透著一股銅臭。
這一點完全和後世人相反。
古代人的彩禮一般送如下物品,每一樣都透著一股子渴望美好生活的願望,比如,窮人送布匹,富戶送綢緞,窮人太窮只能送一尺兩尺,富戶有錢那就一車一車可勁的裝……
無論窮人送的布匹還是富人送的綢緞,都會有新娘子好生收起了以後縫製衣裳,這才是真心過日子的禮儀,比直接要錢溫馨了許多。
布匹和綢緞送出去不用擔心浪費,因為古代女子從小就要學習針織女紅,下至黎民百姓,上至達官貴女,哪怕是皇帝親生的公主,也得掌握這一門生活技巧。縫縫補補,乃是女子傳統美德。
除了送布匹綢緞,彩禮還有很多其它物品,小至鍋碗瓢盆,大至豬馬牛羊,但凡居家過日子能用的東西,全都可以當做彩禮送。
第361章 【迎親,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