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4月的日本股市,相對於92年8月份的低點,稍微有點反彈。但是,指數相對於89年而言,跌幅依然是超過60%。
不少公司的股票價格,甚至是跌去八九成市值。
市場崩盤下跌,已有近三年。
三年時間,每年的成交量都是持續的減少。
巔峰時期,日本東京交易所的成交量,甚至是美國股市的幾倍。但是……現在整個東京交易所,日成交量萎縮至不到萬億日元。
流動性的減少,不僅僅造成了新股ipo發行規模不斷的減少,已經上市的企業,想要獲得新的融資,也變得很困難。
日本本土上市公司,想要通過增發新股或者債券進行融資,大部分都是非常困難被低迷的市場所駁回。
一些掛牌在東京交易所的外國企業,則是更是尷尬!
因為,上市ipo融資,幾乎是成為了一錘子買賣,之後,不僅僅不能融資,還需要給交易所繳納掛牌上市所需的費用。
換做是,能夠再度獲得新的融資,那麼這筆費用是忽略不計的。但是每天成交量低迷,股價很低,並且,很難獲得新的融資。那麼,上市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本質上,對於企業來說,上市主要就是為了獲得融資渠道,並不是因為上市公司聽起來比非上市的公司更牛逼,所以要去掛牌上市的。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一共分為四個板塊——市場1部、市場2部、外國部和保姆部(創業板)!
市場1部和市場2部,集中了日本本土的大企業,無論是成交量還是融資能力,都是超過後兩者。
而外國部,主要是針對一些跨國公司,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在其他市場發行過股票,也能在日本市場繼續增發股票,實現跨市場上市。但是這個部門,對於企業規模比較高,基本上是海外的大型企業才有資格。外國企業在日本上市融資本身就受到限制,不僅僅條件更高,而且,能買外國企業股票的日本國民,需要特別申請,門檻比買入第1部和第2部的股票更高。
至於,保姆部,也就是日本的創業板,既針對日本本土的中小企業,也是針對一些外國的企業。
從架構設計上而言,日本東京交易所是野心勃勃的,試圖打造一個國際化的金融中心,而不是僅僅針對日本本土企業融資和投資的平台。通過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來增強日元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也就是,日本明明是一個小國,卻做夢能像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一樣,印鈔票就能吸走全世界大部分的資金和資源。
但是……到了90年代開始,這個計劃就被腰斬了。
90年時,最多時有130多家外國企業,在東京交易所掛牌上市。基本上,都是一些規模較大的跨國公司,最多時這些外國企業占日本股市近7%的市值。但是市場持續低迷,第三部的成交量幾乎可說是降低到極點,有些國際巨頭在日本市場掛牌上市的股票份額有幾十億上百億美元規模,但那麼大盤子的股票,每天成交不到幾萬日元,甚至很多天沒有一筆成交。
某種意義上,在日本90年代開始,針對國際大公司設立的第3部,基本上上市跟不上市區別也不是很大。
所以,90年代到21世紀初,不斷有一些在日本掛牌上市的跨國公司,主動退市。
因為公司太便宜,而主動退市。這在後來,是非常常見的套利模式。
林棋的這種退市套利,顯然是走在後來日本上市公司主動退市潮的前面。
……
4月末。
新飛電子科技公司和新創業電子集團聯合宣布,要約收購動用62.9億美元,回購2516萬股。加上之前耗費了25億美元,也既是說,為了贖回市場上的股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已經耗費了87.9億美元的資金。
累計從市場上贖回股權高達4865萬股,約占38.92%的股權。
截止4月末,新創業電子集團實際上對新飛電子科技公司控股超過1.024億股,持股比例增至81.92%!
雖然還有2476萬股沒有收回。
但是,這些未收回的股票,已經
第781章 定了!私有化退市投票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