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雙勤說得沒錯,眾人乘坐的這條遊船的確是立了大功,至少在表面是這樣。
得益於盧耶埃的「誤解」,回到會客艙的龔雙勤便抓住這個漏洞,儘可能的暗示盧耶埃,中國正在與德國的mtu公司展開合作。
盧耶埃對此表示很擔憂,於是在船用柴油機出售數量和技術轉讓方面做出了讓步,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真誠的法蘭西絕不會把同樣真誠的中國朋友拒之門外。
雙方的話說得都很漂亮,表達的態度也都發自肺腑,但各自心裡卻清楚,事情要是真的這麼簡單就太好了。
是的,事情的確沒那麼簡單。
作為船用柴油機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德國的mtu公司以其精湛的工藝,出色的品質,對法國的皮爾斯蒂克公司形成極大的優勢。
特別是進入八十年代,mtu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最新款大功率船用柴油機,迅速成為歐洲、南美甚至亞洲民船和軍艦的主要動力。
尤其是在法國極其看中的歐洲市場,隨著義大利、西班牙、丹麥、荷蘭和挪威相繼開建新式主力驅護艦。
法國的皮爾斯蒂克很想在這波造艦狂潮中分一杯羹,奈何自家的東西直接被德國的同類產品碾成了渣渣,最終也沒撈到多少訂單。
這讓法國皮爾斯蒂克公司蒙受了巨大損失,畢竟只靠本國的那點兒訂單根本養活不了皮爾斯蒂克公司這隻「獨角獸」。
於是法國人便把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國,只可惜那時的法國人還有些放不下架子,所以雙方在船用發動機領域的並沒取得多少進展。
直到皮爾斯蒂克公司競標荷蘭「卡雷爾·多爾曼」級導彈護衛艦大功率柴油發動機失敗後,法國方才意識到,要是再不做改變的話,皮爾斯蒂克公司極有可能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走向破產。
於是法國人迅速調整策略,一方面與rb、韓國這樣勢頭極強的造船大國合作,積極開拓民船配套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同中國、巴西這類域外的地區強國尋求突破,占領更廣闊的的新興市場。
正因為如此,在盧耶埃離開粵城前,就已經接到來自法國國內的電報,要求他在適當的時機促成中法在大功率船用柴油機領域的合作。
所以盧耶埃在遊船機艙里的那番誇張的驚訝,與其說是忌憚西德的競爭,還不如說是為自己找了個適當的藉口,儘管細想起來這個藉口很蹩腳,但至少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負責協商的龔雙勤當然清楚盧耶埃心裡那點兒小九九,將錯就錯不過是做個順水推舟,別看中國現在沒多少錢,可頭腦卻精著呢,就大功率船用柴油機的問題,中國可不單單只考察法國一家。
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就通過駐歐洲各國的大使館,對幾家實力較強的船用柴油機生產商做了極為細緻的調查工作。
經過比較,最終才選擇法國的皮爾斯蒂克公司。
這可不是因為法國在貿易上的靈活多變戳中了中國的g點,而是因為法國海軍長期使用大功率柴油機的傳統,不但讓法國在這領域獨樹一幟,更符合當下中國現有的實際國情。
至於什麼國情,說起來還挺尷尬的,那便是在燃氣輪機無法在短時間內尋求突破的情況下,經濟、實用且製造難度更低的大功率柴油機便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為什麼燃氣輪機無法在短時間內尋求突破,當然是航空發動機技術不行唄,沒辦法,誰讓船用燃氣輪機的基礎就是號稱工業皇冠的航空發動機呢。
在這方面中國和法國可謂是一對兒難兄難弟,偏偏兩國又及其強調國防自主,既然造不出燃氣輪機,就只能先拿大功率柴油機湊合著用。
當然法國在這方面比中國還要先走一步,畢竟人家在大功率柴油發動機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甚至正在規劃建造的「卡薩爾」級多用途導彈驅逐艦上乾脆拋開流行的codog動力總成(即燃氣輪機與柴油機動力聯合推進系統)。
大膽的採用codad(即複合柴油機與柴油機動力系統),這便是法國除了攪屎棍屬性之外的獨特倔強。
偏偏這份倔強也很符合中國骨子裡自力更生的性格,於是兩國的合作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