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發,鎢合金穿甲彈,被塞進了炮膛。
原本的100毫米線膛炮的穿甲彈,性能實在是太差了,它使用的還是二戰時代技術打造的全口徑穿甲彈,穿甲能力僅僅有一百多毫米,到了戰場上,面對各種其他的坦克,幾乎就是給人家撓痒痒的角色。
所以,己方出口的這款坦克炮,雖然可以利用對方現役的各種炮彈,但是同時,也打算把己方的穿甲彈賣過來的,大賺一筆,這也算是出口的先進技術了。
想要鑽破敵人的裝甲,穿甲彈的長徑比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這個指標自然是越大越好,在滑膛炮上,可以利用次口徑的穿甲彈,也就是說,穿甲彈的彈芯直徑,可以遠遠小於炮口直徑,這樣就能輕鬆地增加這個比值了。
在滑膛炮上,只要給這個彈芯增加一個彈托,就能完成炮彈的發射。
炮彈在飛出去之後,也不是靠著旋轉來穩定,而是靠著尾部的彈翼來穩定,和弓箭差不多的道理。
但是,線膛炮不行。
因為線膛炮有膛線啊,有了膛線之後,在膛線的限制下,炮彈就得在炮膛內部跟著一起旋轉,哪怕是上了彈托,也會跟著一起旋轉。
結果,次口徑的穿甲彈在沒有出去的時候,就已經在高速旋轉中把自己給旋斷了。
長徑比超過5,就已經無法在線膛炮內發射了,所以,很長時間以來,這個缺點制約著線膛炮的發展,直至滑動彈帶的出現。
這是一個傑出的發明,這個滑動彈帶,是夾雜在炮膛和彈芯之間的,也就是說,線膛炮讓炮彈旋轉,把這個旋轉的運動傳遞給了滑動彈帶,而炮彈的彈體自身,雖然也要旋轉,但是速度已經大大地降低下來了,等到離開炮口脫殼後,由於尾翼會對旋轉產生巨大的旋轉阻力,所以旋轉速度會更低,這樣就實現了用線膛炮來發射次口徑穿甲彈的辦法。
隨著己方進口了全套的105毫米炮彈,也自然引進了這種滑動彈帶的技術,然後,縮小口徑,用到現在的100毫米坦克炮上,也是順理成章的。
由於膛壓的關係,這種100毫米的坦克炮,註定是無法和105毫米的坦克炮相比的,所以,這種穿甲彈的性能,也會比l7坦克炮的差一截,出口出來,也不會給國內自用造成很大的威脅。
再說了,進入八十年代,軍工必須要轉型,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想方設法賣出去賺錢,到了後期,連黨費3都賣出去了,就更不用說這種小小的坦克穿甲彈了。
這也是贏得69坦克出口合同的重要一環,該露一手的時候,就要露一手!
第一炮的時候,t-72坦克還是領先的,但是,在發射第二炮的時候,雙方幾乎就是同時發射的了。
如果此時有一個高速攝影機在炮膛內部的話,就可以看到精彩萬分的一幕了,炮膛內的高溫燃氣,在推動著彈托向前沖,在膛線的擠壓下,滑動彈帶在飛快地旋轉,而內部的彈芯,僅僅是在滑動彈帶的慣性下,帶著轉而已,速度大大下降。
向前,再向前!
兩枚彈芯離開了炮膛,扔掉了彈托,向著前面飛行,此時,現場上比試的氣氛,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了。
「榴彈,快!」
「瞄準,發射!」
最後是榴彈,榴彈不用講究特別高的準頭,只要打到目標附近,靠著大面積的殺傷半徑,也能夠將目標毀掉,所以,炮長几乎就是粗略地瞄準保證大概方向之後,就已經踩下了擊發器。
幾乎就在第三枚炮彈出了炮管之後,69坦克,已經和t-72坦克並駕齊驅了。
「快,快!」阿里大聲地喊道:「他們要超過我們了!」
哪怕不是蘇聯人的授意,僅僅是出於一名坦克手的尊嚴,也絕對不會希望看到自己的坦克被超越,這就是一種永爭第一的精神,阿里的車組,在整個部隊裡,幾乎都是第一的,在對抗中,還從未落過下風。
現在,居然被69坦克超過了,那還了得!
前面的駕駛員也很著急,腳下的油門踏板,早就踩到底了,但是,在隆隆的響聲中,後面的黑煙是越來越大,坦克的速度卻始終上不來。
「加速,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