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坦克帽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隨59式中型坦克一同列裝的國產tmt-2型坦克帽。
為了適應不同的坦克手,這種tmt-2型坦克工作帽有大、中、小三個號碼,為了適應不同的氣候,又分為北冬(外皮內毛)、北夏(布面)、南冬(單皮)和南夏(尼龍紗網)四種樣式,具體到每一輛59坦克上標配5冬5夏十頂坦克帽。
一機廠有一個專門的分廠,就是生產坦克帽,坦克座椅等等的,裡面的女工數量也是最多的。
這個坦克帽,在國內生產了很多年,但是,也有缺點,表面是布面料,長期存放或者日曬雨淋後非常容易褪色,同時,配用的耳機送話器電路不太合格,容易氧化出現通話不靈的現象。
所以,在這款坦克帽大量生產裝備的同時,國內又自行設計製造了tmt-73式坦克帽,雖然叫做自研,實際上,和蘇聯的軟質坦克帽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更換了面料,同時在帽套上方增加了有膠質海綿的護額和護頂,重點改進了國產的sh-091b型乘員耳機和一對sd-460b型喉頭送話器。
這套裝備,大大地增加了可靠性,到現在,閱兵裝備的坦克,自行火炮等等,用的都是這種坦克帽。
軟質的坦克帽,可以防備坦克手在內部碰撞受傷,但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坦克兵不僅僅在坦克內部,還要出來的。
車長是要探出頭來指揮的,駕駛員是要探出頭來觀察路面的,在沒有進入戰區前,這是很常見的,也就容易成為埋伏在外面的敵人的狙擊手的靶子,同時,即使是進入了戰區,很多時候裝填手也得出來,操作外面的機槍。
坦克帽只能防止磕碰,沒有防禦力,不用說專門的狙擊手了,就算是那些流彈,或者是破片,甚至是坦克外面的爆炸反應裝甲被引爆之後的殺傷,都是無法防護的。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有的坦克乘員會在坦克里備一個步兵鋼盔,探出頭去的時候戴上這個頭盔,不過,這畢竟是應急的。
但是車裡專門準備頭盔不方便,步兵用的頭盔還很重,最重要的是,這東西不透氣,夏天戴著太熱了,要守衛了透氣在頭盔上開孔,探出頭去,要是在這種地方挨顆子彈,直接就打到腦殼裡面了。
美國人在二戰時期,就從橄欖球頭盔發展出來了m1938坦克頭盔,這是有開孔的,沒有太高的防禦力。
到了二戰結束之後,隨著技術的進步,美國人想了個辦法,把坦克帽做成兩部分,裡面是軟的,外面是個硬殼,這個硬殼作為一個模塊化的部件,算是運用模塊化思想的典範,到了後來,有了凱夫拉縴維防彈材料,造出來的重量輕,防護力強,後來就逐漸成為了北約坦克手們的制式頭盔了。
其實,要說最帥的坦克手,還是德國的,二戰時期的老毛子天天戴個拉風的坦克帽的時候,德國人的坦克手,那是直接戴著軍帽,然後加上耳機和話筒的,那叫一個帥氣。
德國人不怕磕頭,因為人家的坦克內部是軟包的,裡面都是皮革和海綿的內襯,德國人最終輸掉了戰爭,怕是也有這個因素,他們造的武器,都是相當講究的。
總之,在這個時代,西方都已經開始採用硬質頭盔了。國內依舊是坦克帽為主,所以,秦振華就特意地採購了一批,然後帶過來,首先裝備給80坦克部隊,這也算是新坦克配新的頭盔了。
好奇的劉大軍戴了上去,果然,感覺是不錯,不重,很舒服,透氣性也好。不過,戴了之後,他還是摘了下來。
「振華哥,這閱兵的時候,戴這個玩意,不合適啊。」劉大軍說道。
上級其實早就確定下來主要的閱兵裝備了,坦克帽上雖然沒有細說,但是,那還用說嗎?必須是咱們自主研發生產的才可以。
戴著這東西參加閱兵,那讓西方怎麼看?
秦振華笑了笑:「當然不合適,我只是讓大家試著戴,然後,我們一機廠的相關分廠,爭取吸收這種坦克帽的技術,開發出來咱們的新型坦克帽。」
閱兵式上,當然要是咱們自己的裝備了,大到坦克,小到坦克帽!
從長遠角度來看,硬質的坦克帽,以後必然會是一個主流,除了結實之
第七百七十三章 坦克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