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秦振華第一次接觸到了資料,這份資料是羅榮根幫他申請來的,申請的理由,並不是調查事故真相,而是要做一個理論研究,研究的課題,就是挖掘100滑炮的潛力,以及對脫殼穿甲彈的精度提升等等。
相關的課題,其實在很多機構都在做,畢竟,對於部隊來說,如何打穿蘇聯人的坦克裝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現在的59坦克辦不到,現在的69坦克也辦不到!
翻開了上面印著絕密字樣的資料,秦振華當然很清楚著是多麼沉甸甸的一份信任,以及為此羅榮根還冒著多大的風險,這是他對自己的支持,自己也當然不能放棄,一定要找到那輛坦克炸膛的原因!
59坦克和69坦克,看起來外觀沒啥變化,當初秦振華剛過來的時候,劉建志就想要用這個區別來吹牛,只可惜,被秦振華給輕鬆指出來了。
最大的區別,當然是坦克炮了!
當年,在北方某島的衝突中,國內獲得了一輛完整的t-62坦克,對軍工人員來說,這輛坦克的意義是重大的,因為它上面裝備了2a20式115毫米滑膛炮,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門制式滑膛坦克炮。
經過對這輛坦克的坦克炮的研究,國內的軍工人員在59式100毫米線膛炮的基礎上參考2a20的技術試製出了69式100毫米滑膛炮。
換了這種坦克炮之後,部隊很是高興,急匆匆地裝備了一批,結果發現,這完全就是雞肋啊。
按說,59坦克的線膛炮,只能發射傳統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而69坦克的滑膛炮,則能發射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兩種炮彈放在一起,就可以發現後者的彈芯更長,就如同是一把箭矢一般,在飛行中,它靠尾部的彈翼進行穩定,同時,由於彈芯更長,所以對大傾斜裝甲擁有更好的穿透力,不容易跳彈。
這些都是理論上的,等到了部隊使用之後,發現這種炮彈的穿深,和59坦克的坦克炮相比並沒有太大的提升,而且,彈翼穩定不好,不如線膛炮的旋轉炮彈穩定,導致飛出去發飄,打的不深,又打的不准,所以,要它何用?
自從1975年裝備部隊之後,部隊的怨言就很大,所以,坦克廠也開始了研究,秦振華的父親,就在這個上面投入了極大的精力。
結果,父親卻出事了。
翻開這些資料,秦振華的眼前就出現了父親的身影,他努力地讓自己放棄回憶,專心致志地看起來了資料。
深夜的車間裡,非常的寂靜,只有王二柱的沉重的呼吸聲。
在秦振華把被褥搬到車間來之後,王二柱就跟著過來了,每天也學著秦振華的樣子,看起來了厚厚的書,這個變化,讓秦振華都是不解,問過王二柱,他回答的很乾脆。
我也要像你那樣,在下次工廠大比武的時候,驚艷全場!
當時秦振華的博學,讓全工廠都震動了,之後,這個事成為了大比武最精彩的一幕,被傳遍了全廠,當然,傳播者們更是將研發室的無能給渲染的淋漓盡致,還想要給大家出題,研發室的人都不會!
知識就是力量!王二柱也立志要做秦振華這樣的人。
至於來到車間,那是在上次搞測繪的時候為了方便,隨時修改數控工具機的程序啊,至於現在,秦振華則是習慣了,懶得搬自己的鋪蓋卷了。
在車間裡,四周那麼多的坦克,睡在這裡,無比的舒服。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看起來結構是很簡單的,中間是一根彈芯,前面尖,後面是四個尾翼,然後在彈芯的中部,有一個圓盤狀的彈托,這是因為彈芯的直徑遠遠小於炮口,所以,加上這個彈托,正好堵住炮管,把所有的燃氣都用在加速炮彈上,然後,飛出去了,彈托就沒用了,就得扔掉。
這個中間的圓盤,就是單彈托的結構,是從蘇聯的110毫米的穿甲彈上仿製來的,現在,在這個資料上,已經寫的清清楚楚了。
一機廠的一部分同志,經過研究,認為這種穿甲彈精度低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彈芯發飄,更重要的是在炮彈飛出炮口的時候,脫掉彈殼的一瞬間擾動,造成了穿甲彈的不穩定,精度大大降低,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