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們正在研製的超輕型榴彈炮,是以不降低原有榴彈炮性能為前提的。」馮飛向普拉格內爾說道。
「你是說你們正在研製,而不是已經研究完成了?」普拉格內爾敏銳地問道。
馮飛道:「是的,我們目前正在研製。不過,理論設計的部分已經完成了,只需要再做一些實驗就可以開發出來。」
「那麼,馮先生估計什麼時候能夠完成這些實驗呢?」
「這個還真不好預計。」馮飛顯出了一些為難之色,同時把目光投向了馮嘯辰,等著馮嘯辰給自己打圓場。
馮嘯辰微微一笑,說道:「將軍閣下,你可能不太清楚我們中國的情況。目前我們中國是處在和平建設時期,軍事裝備研製的緊迫性不夠。剛才馮先生說的那種超輕型榴彈炮,主要是為外銷而開發的,在能夠確定擁有國外的用戶之前,國家並不會投入經費去進行後續的實驗。如果不能通過外銷訂單獲得實驗經費,那麼它的開發過程就會變得非常漫長了。」
普拉格內爾是聰明人,聽到馮家叔侄這番話,他便把整件事情都想明白了。中國人打算開發一種超輕型榴彈炮,但主要是用於外銷,採取的是以銷定產的方式。這幾個中國人到迪埃國來,就是來找銷路的,他們顯然是希望自己能夠出錢幫助他們完成設計。
雖然明白對方是在算計自己,但普拉格內爾並不覺得惱火。這種算計其實對於迪埃國也是有利的,雙方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想到此,普拉格內爾也沒有兜圈子,直接問道:「你們需要多少經費,才能夠完成這種榴彈炮的設計?」
馮飛張了張嘴,正打算報一個數字,馮嘯辰搶在他前面開口了:「1億2000萬美元,我們可以提供150門炮。」
把研製和生產的費用打包成一個項目來進行報價,是武器採購中很常見的方式。比如軍方需要150門炮,他們可以不管這些炮的研製成本是多少,廠方需要添加什麼加工設備等等,只是給一個統一的價格,廠方可以在這個價格的基礎上去統籌經費的使用。
有些武器裝備的使用年限很長,一次裝備之後,基本上就不會再有同類型號的訂貨了,等到軍方需要更新裝備的時候,肯定是要求裝備水平有所提升的。這種一次性的裝備,研發成本只能在唯一的這批產品中攤銷,至於價格是高是低,就看軍方的用戶如何考慮了。
有些武器是不止生產一批的,尤其是考慮到海外市場的需求,從前開發出來的武器還可以再生產出來賣給國外。這樣一來,武器開發的成本就可以由若干個批次的生產來分攤,從而能夠使每件武器的價格得到有效的降低。
馮嘯辰在東翔廠的時候,與老工程師顧建華探討過超輕型榴彈炮的研發成本問題。顧建華估算了一下,認為整個研製成本應當在8000萬至1億2000萬人民幣之間,但研製過程中形成的有關輕型材料等方面的技術,是可以應用於其他裝備開發的,所以研發成本可以被分攤掉一些。至於研製之後的生產成本,就相對比較簡單了,一門火炮的造價在60萬人民幣左右,如果造150門,也就是9000萬人民幣。
照這個算法,150門火炮加上全部研製成本,大約是2億人民幣,合5000萬美元的樣子。東翔廠的想法是,在報價的時候,大約報到8000萬美元左右,最終能夠以6000萬成交,也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結果了。要知道,超輕型榴彈炮是很有前途的一種裝備,絕對不會是只生產一個批次的。因此研製成本根本不應當在一個批次里全部分攤掉。
剛才馮飛就是想照著這個策略報價的,但馮嘯辰搶在了他的前面,而且直接把報價提高了二分之一。昨天在酒桌上,他已經從索克那裡套出一些信息,知道軍方的後勤部門這一段正在與國際軍火商接觸,希望能夠從西方國家採購到一些軍火,其中就包括了榴彈炮。國際軍火商給他們報出的價格,是一門炮120萬美元,此外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附加條款。軍方對於價格沒有太多的異議,只是因為不太能夠接受那些條款,所以一直沒有完成相應的採購。
在這個時期,西方國家自己的榴彈炮採購價格是80萬美元左右,賣到非洲就憑空漲了40萬,這與工業裝備交易的情況是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