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慕尼黑市中心一家名叫斯凱爾西的咖啡館裡,來自於十幾家西方工程機械巨頭的銷售代表們正在進行一場非正式的磋商,他們討論的核心問題,正是這一屆展會上出現的新變數:中國產品的攪局。
的確,對於各家企業來說,中國產品的出現,僅僅是攪局而已。在過去的三天時間裡,中國廠商拿到的訂單總共也不到1億美元,相比這些工程機械巨頭的銷售額來說,也就是一個零頭而已,根本構不成威脅,更談不上是什麼挑戰。
但由於中國產品的出現,各家巨頭聯手形成的價格默契便被撕開了一個口子。所有的客戶都在向廠商抱怨,說他們的產品價格太高,吃相太難看。傳統的從配件中攫取高額利潤的做法也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客戶們都說,中國企業的做法才是正確的,配件價格畸高,完全就是一種不正當競爭,涉嫌銷售欺詐,這不是一種合作的態度。
儘管大多數的客商在抱怨之後還是選擇了採購西方企業的產品,但嫌隙一旦形成,未來就會越來越大,直到導致合作的破裂。有一些客商採購了90台西方企業的設備,同時又採購了10台中國企業的同類設備,很明顯就是帶著對比試驗的心態。一旦他們發現中國企業的產品並不遜於西方企業,那麼在下一輪的採購中,就必然會加大從中國的採購數量,削減從西方企業的採購數量。還有一些客戶則減少了預想的採購量,等著看其他同行使用中國設備的結果,再決定後續的採購是否應當轉向中國。
這樣的事情,各家廠商並非沒有見過。30年前,日本企業就是這樣一點點地蠶食著西方廠商的市場,然後逐漸壯大,發展成為西方的挑戰者。在50年代,日本產品也是以技術水平差、質量低劣而著稱的,西方企業絲毫也沒覺得日本人能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可不知道怎麼的,日本人居然就成長起來了,分走了西方人很大的一塊利潤。
好不容易由美國人牽頭搞了一個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打壓下了日本人的發展勢頭,結果中國人又來了,還是一樣的物美價廉,大家的感覺就是累感不愛了……
「這些該死的東方人,他們完全無視規則,照他們這樣做,以後咱們的利潤都要被他們搶走了!」海菲公司的銷售代表萊斯特恨恨地說道。
「我倒不擔心他們搶走我們的利潤,中國人那點可憐的製造能力,根本不足以和我們競爭。我只是覺得他們非常令人討厭,因為他們的出現,我不得不花費三倍的口舌去向我的老客戶們解釋我們的價格構成。」來自於荷蘭克頓公司的銷售代表拉蘇爾聳聳肩膀說道。他的公司生產的是一種大型壓路機,這次中國展團並沒有帶來同類的產品,所以也就沒對他構成什麼競爭威脅,但他的客戶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對於克頓公司的產品價格也是好一通挑剔,讓他很是難受。
「拉蘇爾,你不要小看中國人的製造能力。要知道,中國可不是日本,日本只有1億人口,無法支撐起龐大的產能,而中國卻有12億人口,這比整個歐洲加上美國的人口數還要多得多。」西班牙斯坦納公司的銷售代表薩迪提醒道。
拉蘇爾不屑地說道:「人口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據我所知,整個中國的識字人口只有不到七千萬人,大多數中國人都是文盲,他們不可能掌握現代工業技術。」
薩迪看著萊斯特,好半天才訥訥地說道:「拉蘇爾先生,我覺得你對中國是不是有什麼誤解,中國可是一個擁有核武器和人造衛星的國家,你確信它的國民中大多數都是文盲嗎?」
拉蘇爾道:「當然,你難道沒有看過中國人自己拍的電影嗎?就是在戛納得獎的那幾部。你如果看過那些電影就會知道,中國非常窮,在他們那裡的農村,人們甚至連飲用水都成為問題。」
薩迪搖頭道:「我很懷疑這是中國政府的障眼法,這些電影的編劇和導演一定都是中國戰略掩護部門的職員,他們拍出這樣的電影,正是為了讓像你這樣從來沒有去過中國的人忽略中國的威脅。」
「的確,我沒去過中國,但這又能說明什麼?難道你去過中國?」拉蘇爾臉上有點掛不住了,反過來質問道。
薩迪道:「我承認,我也沒有去過中國。不過我接觸過一些到我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