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川海材料研究所的事情後,徐川回到了別墅。
書房中,他整理了一下書桌上有些雜亂的資料,拿起了《數學年刊》那邊郵寄過來的期刊。
之前他投稿的NS方程的階段性成果論文不出意料的已經通過了四名菲爾茲獎得主的同行評審,登刊在了六月份最新一期的數學年刊上。
作為投稿者,或者說作為數學界的大牛,他自然收到了《數學年刊》送過來的期刊。
在切入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中的等離子體湍流建立數學模型前,他準備先將自己的論文過一遍。
儘管這些東西都是由他自己寫出來的,但從腦海中回憶,和從期刊稿件上看一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時候,重複看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說不定能讓你收穫更多的靈感或想法。
翻閱著手中的論文,徐川小抿著杯中的清茶。
《給定一個有限空間、當初始值無窮光滑時,三維不可壓縮Navier-Stokes方程光滑解存在!》
這是他上次針對NS方程而做出來的成果。
從理論上來說,這項成果足夠支撐他去為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腔室中的超高溫等你離子體湍流建立數學模型了。
畢竟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中的腔室,是可以看做一個『有限空間』的。但理論是理論,實際上想要完成這份工作依舊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最大的難題,莫過於觀測到對反應堆腔室中的高溫高壓的離子體數據了。
這是橫跨在論文理論和實際數學控制模型中的最大最深的溝壑。
畢竟就算是能建立數學模型去對高溫等離子體進行控制,你也得觀測和收集數據才能進行實時調整不是麼。
儘管如今的超級計算機的性能已經足夠支撐了,但觀測不到反應堆腔室中的變化依舊是白費。
雖然對於高溫高壓等離子體的觀測手段有不少,比如雷射診斷、干涉法或全息干涉法、X射線診斷等等。
但這些方法幾乎都不怎麼適用於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因為對於可控核聚變反應度腔室中的高溫高壓等離子體來說,任何微小的擾動都可能導致腔室內的等離子體產生沒必要的湍流和擾動。
而這些湍流和擾動對於第一壁的材料來說可謂是致命的打擊。
高溫高壓的等離子體撞上第一壁,會對第一壁造成嚴重的破壞。
目前國際上對於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腔室中的高溫高壓等離子體的觀測,無論是大型國際合作的ITER,還是米國的LLNL、DIII-D托卡馬克,亦或者華國的EAST等設備,幾乎都是使用的電磁波觀測。
就是通過反應堆腔室中等離子體自身發射的電磁波來獲得有關等離子體參量,由此來建立一個數學模型。
但這種觀測手段並不精準,無法看到細節,只能看到整體的狀況。
就像是在地面上通過肉眼看月亮一樣,如果觀測條件好,視力又優秀,是能看到月球上的一些大型環形山,月海一類的大型結構的。
可也僅限於此了,更詳細的面貌,是看不到的。
而看不到詳細情況,要對等離體進行控制是一個不現實的事情。
所以徐川還得想辦法解決掉這個麻煩。
書房中,徐川靜靜的翻閱著手中的期刊。
兩百多頁的論文,即便是經過數學年刊編輯的整理,印刷到期刊上後依舊足足有一指厚。
《數學年刊》對他還是相當大方的,六月份的期刊出了兩本,他一個人就直接占了一整本。
簡略的重新過了一遍手中的期刊論文後,徐川將其放到了一旁,從抽屜中取出了一疊A4紙和筆的同時,他也打開了自己的筆記本電腦。
前兩年在普林斯頓那邊求學的時候,他所做的可不僅僅是跟隨著德利涅和威騰學習數學物理。
他還從普林斯頓的燧石圖書館中收集到了一大批的文獻資料。
其中就包括很多關於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的文獻,以及PPPL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的一些數據和理論。
這些東
第二百九十五章:主動找上門的普林斯頓化學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