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瑞典皇家科學院也正在為今年的諾貝爾獎頭疼。
當然,他們頭疼的並不是惰性中微子的發現。
而是《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這項技術。
畢竟惰性中微子目前還未徹底證實,就算是ern那邊推斷徐川做出來的成功擁有了3iga的置信度也只不過僅僅是一個發現而已。
在高能物理領域中,一顆新粒子或者一種新事物的確認,需要至少5iga以上,才能確認這是真實存在的。
這麼嚴格的要求,是因為高能物理是構建物理學的基礎之一,無數的粒子和現象是構成當前宇宙的基礎材料,也是構建物理學這棟大廈的基礎。
如果有粒子出現了問題,無論是哪一種,都可能導致物理學產生極大的動盪。更嚴重點,整個物理學直接崩塌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所以惰性中微子即便是發現了,也需要一段時間去進行驗證。
而《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這項技術不同,這項技術作用的範圍是核廢料。
對於全球各國來說,凡是有能力建造核電站的國家,幾乎都在為核廢料而頭疼。
核燃料可以用來發電,造福人類,但核廢料卻是極難處理的垃圾,胡亂處理會導致地球的生態環境出現大問題的。
儘管宇宙中茫茫星海無數,但地球仍然是人類當前唯一的家園。
所以但凡有一點遠見的國家,都不會胡亂處理核廢料。
而《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這項技術,哪怕目前僅僅存在於華國,但它依舊造福的是全世界的所有國家,造福的是所有人。
對於瑞典皇家科學院來說,一項新科技或者新發現是否符合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造福人類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一項標準,而且還是占比重相當大的標準。
畢竟諾貝爾設立諾貝爾獎目的是為了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和進步的科學家。
核廢料重新利用這項技術有資格嗎?
必須有!
如果連這種級別的科技都沒有資格入選諾貝爾獎的評選的話,其他的科技就更加沒資格了。
但是吧,這項技術的所有者徐教授年輕至極不說,更是在去年在斯德哥爾摩拿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儘管諾貝爾獎並不是沒有兩次頒發給同一個人過,但連續兩年將諾貝爾獎頒發給同一個人,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哪怕是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也分別是在1903年和1911年獲得的,中間隔了接近十年的時間。
為此,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甄選委員會們簡直頭都要炸了。
去年他們為了這名年輕至極的學者就吵翻了,今年難不成還要再來一次麼。
頭大。
另一邊,南大。
物院的辦公室中,徐川和南大的物理團隊正在對第二批的惰性中微子的數學分析工作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總算是搞定了!」電腦前,林風手指交叉,伸了個懶腰,扭頭朝著另一邊喊道「小師弟,編造達里茲圖的數據已經發到你郵箱中了。」
徐川看了一眼,回道「收到了,辛苦林師兄了。」
林風吐槽道「你個年輕人不講武德,仗著自己身體素質好硬熬我們這批三十幾的老同·志。」
聽到這話,辦公室中的其他研究員和博士生或博士後也紛紛跟著一起吐槽。
「就是!」
「川神這次發現惰性中微子,不得又拿個諾貝爾獎?」
「這不得請客麼?」
徐川笑了笑,道「好,今晚請你們吃大餐,位置隨伱們選擇,想吃什麼隨便點,如果惰性中微子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