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物理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4月8日,曾提出「上帝粒子」,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去世,享年94歲。
在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能夠被載入史冊影響整個領域發展的學者有很多。
從伽利略開始,文明歷史上的經驗物理學轉變成經典物理學;到牛頓這位物理發展史乃至科學發展史都無法繞開的偉大人物;再到愛因斯坦、麥克斯韋、普朗克、玻爾茲曼等人逐漸建立起來的以『標準模型』為基礎現代物理學體系。
可以說,在這三百年的時間內,物理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宏觀到微觀,由低速到高速等等,影響整個時代,整個文明的發展。
而在『標準模型』中,由彼得·希格斯教授提出來的最難尋覓又極為重要的『上帝粒子』和『希格斯機制』,是解釋其他粒子如何獲取質量的關鍵,也是宇宙如何形成質量、物質的核心。
毫不誇張的說,在近半個世紀,理論物理學領域最重大的成果,就是在大型強粒子對撞機LHC中成功的探測到了希格斯玻色子。
它完善了標準模型,為現代物理學這座大廈奠定了基石。
而在今天,這位可以是二十一世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物理學家,離開了人世。
不過,相對比絕大部分的理論物理學家來說,希格斯是幸運的。
至少,他在有生之年見證了自己提出來的理論被證實的那一天。
這是無數其他物理學家夢寐以求都未能實現的遺憾。
許多星星孤獨地燃燒著,熄滅了,很久以後,它的光才到達我們的眼睛。
而希格斯是幸運的,他看到了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那一顆星星散發出來的光。
.......
辦公室中,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CRHPC即將建成的喜悅在這一刻被衝散。
無論是徐川,還是林風,都盯著手機上的新聞沉默著沒有說話。
對於物理學界來說,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他開創性工作激勵了成千上萬的科學家,他的貢獻還將繼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後來人。
長嘆了口氣,徐川放下了手中的筆,站起身走出了辦公室。
江南的四月淅淅瀝瀝的下著小雨,大概是上天也在為這位偉大學者的離去而感到悲傷。
望著那有些陰沉的天空,徐川默默的思考著。
希格斯教授的離世,對他的觸動很大。
如果說幸運,那他大抵才是最幸運的那個人。
畢竟帶著記憶重來一次的機會,可以說幾乎是每一個人都夢寐以求的。
只是,希格斯的夢想已經實現了,他看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一顆星星;那他的星星又在哪裡?
盯著院外淅淅瀝瀝的小雨,思緒已然不自覺的飄向了遠方。
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的時間,站在院落門口的徐川聽到了有人在喊自己。
「教授。」
恍惚中回過神來,他看向聲音的來源,有些詫異的是,喊他竟然是南大那邊的助理湯然。
「你怎麼來了?」
湯然從隨身攜帶的背包中取出了一封信件,遞了過來:「教授,這是從英國愛丁堡大學郵寄過來的信件。」
說著,她看了一眼徐川,沉默了一下繼續說道:「是那位彼得希格斯寄過來的。」
她已經看到了網絡上公開的消息,那位彼得·希格斯教授在數個小時前離開了人世。
而差不多是恰好的時間,南大收到了希格斯教授從愛丁堡大學寄過來的信件。
看著湯然手中的信件,徐川沉默了下來。
「我知道了。」
半響,他輕聲的道了一句,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