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輕笑。
劉正夫臉色肅正地繼續說道:「官、教、軍、警、僧道等,皆不事生產,雖各司其職。官,理政撫民;教,教書育人;軍,保家衛國;警,維護治安... 但一餐一衣,皆是民脂民膏,不可缺亦不可多,造成百姓沉重負擔。所以必須有定數,不能無限制擴增。」
他的這番話引起旁聽席上許多人一片叫好贊同聲。
經過一年多報紙雜誌的潛移默化,「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寬民力,輕民負,絕對的政治正確。
何況劉正夫話里還有話,官、教、軍、警雖然也受百姓供食,但好歹還各司其職,為百姓們做出貢獻以圖回報。
僧侶道羽,如何回報?多為百姓們念幾句經文?保佑風調雨順?
你們如此,豈不是最受鄙視的寄生蟲?吸食百姓血肉的螞蟥?
四如和尚的臉,都苦成黃連了。
楊時、李光、張繹等人面面相覷,忍不住低聲議論起來。
「釋門不妙,怕是要一敗塗地。」楊時搖搖頭道。
「今日不論佛經禪義,只是就事論事,他們原本就立論不穩。佛門清淨出世,不當沉迷與俗世紅塵之中。自當與錢財俗物斷絕。而地方世家大戶與其勾連,匿逃賦稅之舉,又無法說出口來。所以才被揪住了要害。」
「是啊,不管去問誰,僧侶等出家之人,該不該遠避山林,清淨修心,不沾俗世。十人肯定有九個人都會說應該。無論軍官官庶,富貴貧賤。所以大義所在,大勢所趨。」
說到這裡,張繹忍不住回頭輕聲問程頤:「老師,你說的官家大道,是不是指的這個?」
程頤搖了搖頭,笑著答道:「繼續看。」
幾經辯論,釋門始終處在下風。
正如李光所言,佛門僧人打機鋒,論禪理確實厲害,可今天是就事論事,以基本大義和事實為依據,所以就立論不穩,爭辯起來非常吃力。
而且朝廷又不是禁佛,也沒說不供養僧人,只是把釋門種種積弊陋習完全挖出來,擺在桌面上。
爭辯漸漸進入到尾聲,大家等著官家一錘定音。
「諸位大和尚,朕不精佛經,讀來讀去,只讀過一本《金剛經》以及一本《心經》。《心經》有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五千字,朕只記得兩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當為佛家真諦啊。」
眾人紛紛點頭。
「釋門從前朝後漢年間傳入我中-國,歷經數百年,輝煌之時當屬南北朝及前唐。南北朝後秦高僧鳩摩羅什,譯佛經七十四部三百四十八卷。法顯高僧,第一位有載去天竺取經者。智顗高僧,創佛門第一宗天台宗。玄奘、達摩、慧能、一行、法藏... 彪炳青史,功德無量。」
「然前唐以降,佛門雖然還屢出大德高僧,但是有哪一位能與以上諸位大德相稱?」
趙似的問話讓諸位高僧以及旁聽者無不凝神思考起來。
是啊,唐朝以後,佛門高僧是一茬不如一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我大宋承平百年後,奢華好逸之風,不僅在民間,更是侵入了佛門。高堂大殿,金身佛像,玉縷袈裟,田連仟佰... 這樣修佛,還是修佛嗎?能修出高僧來,那才是咄咄怪事!」
「母后太后、聖母太后,皆是佛門信徒,誠心奉佛數十年,常常哀嘆,這天下哪裡還有真正的大德高僧?哪裡還有真正的清淨佛門?朕也擔心,如此下去,佛門還叫佛門嗎?」
說到這裡,趙似語重深長地說道,「所以朕才開這佛門清邪扶正大會。清邪扶正!把什麼是邪,什麼是正,大家一五一十、光明正大地辯論清楚。辯論清楚後,就該是清邪扶正了!」測試廣告 2
第二十四章 浮屠道危畏天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