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夏州之戰(上)
夏州是歷史上的一座名城,是赫連勃勃所築統萬城,北魏滅其國,改稱夏州。其後,其名稱雖時有變化,以夏州居多。唐朝時,拓跋思恭鎮夏州,遂為李姓所有。
拓跋思恭在鎮壓黃巢起義時立有大功,曾經一度收復長安,被賜姓李,封夏國公。夏州軍歸拔跋思恭統領,在唐朝又號「定難軍」。
自此以後,夏州就成了西夏的發祥地,是西夏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
李姓盤踞夏州,對宋朝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宋太宗要拔掉這一毒瘤,下令李姓宗族到汴京。李姓在宋太宗的強勢面前,不敢不遵,除了李繼遷,都去了汴京。李繼遷知道,他若去了汴京,無異於龍失大海,無能為力,帶著一小部分人逃走了。
宋太宗心想李繼遷的勢力太小,微不足道,不以為意。哪裡想得到,李繼遷很有政治頭腦,他娶了幾個地方豪強的女兒,得到大力支持,勢力大漲。
一有了勢力,李繼遷就開始與宋朝為敵,影響越來越大。為了得到遼國的支持,向遼國稱臣,遼國封他為夏國王,鎮守西方。有了遼國的支持,李繼遷的腰板就更硬了,鬧得更大。
宋太宗大怒,派兵攻打西夏,卻是失敗了。儘管如此,宋太宗的態度仍是強硬,不予承認西夏政權。可惜的是,宋真宗繼位後,名義上把李繼遷占有之地賜給他,實際上是宣告宋朝在西北的失敗,等於是承認了西夏的合法性,這很失策。
宋真宗的舉措,助長了西夏的氣焰,西夏斷絕了宋朝與西域的商路,並且命令西域不准把戰馬賣給宋朝。在當時,宋朝向契丹人買馬需要付出高價,主要是從西域買馬,這一斷絕,對宋朝的影響非常之大,到後來,竟然演變成了「以步制騎」,宋朝放棄了雄心壯志,最後亡於異族之手。
西夏能取得成功,與遼國的支持分不開。遼國之所以支持西夏,那是因為遼國需要西夏在西北***,牽制宋朝。不過,西夏對遼國暗中防備,考慮到夏州的位置太靠近遼國,很不安全,西夏這才把都城從夏州遷到興慶府。
雖然把都城牽走了,西夏仍是沒有放棄經營夏州,因為夏州是興慶府的東大門,不容有失。西夏在夏州駐有重兵,派重臣鎮守。
夏州城裡的帥府,一員老將,正在與眾將飲宴。這員老將鬚髮皆白,叫李儼,是西夏的皇族,坐鎮夏州有些年頭了。
「大帥,我們甚時間去關中呢?」有將領忍不住了,開口相詢。
「快了!快了!」李儼放下酒杯,美滋滋的道:「李宗保他們在陝州打得不錯,一來就打下五城,這是大夏歷史上從未有過之事。有了安定五城,大夏就可以對關中大舉用兵了。到時,我們一定會去。」
時至今日,李宗保他們在陝州失利的消息還沒有傳來,一眾人無不是在做著去關中發財的美夢。
對於窮瘋了的西夏人來說,陝州就是花花世界了,他們到了陝州,眼睛都晃花了。更別說,富饒的關中了,那財富就象大海一樣,多不勝數,任由他們享用,一聽說李宗保他們打得不錯,就花了心思,想著去關中了。
這些天,他們聚到一起,說得最多的便是去關中一事了。
「拿下關中後,大夏就要牽都關中。」李儼的聲調陡然轉高,打量著一眾將領,一雙眼裡全是美妙的小星星:「你們不讀史,不知關中有多重要。關中八百里秦川,那是秦朝發家的地方。若無八百里秦川,則無秦國的強大,則無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的事兒。」
「秦始皇統一天下,就是因為關中啊,原來如此!」
在座將領,大多是武人,讀的書很少,對歷史知曉得不多。若是文人的話,這事是不需要說的。他們聽了李儼的話,恍然大悟,振奮異常。
「秦國有一個函谷關,很險要,曾經阻擋六國之兵不能西犯。」有將領想得更加美好了:「大夏遷都關中後,坐擁八百里秦川,再把函谷關拿下來,就是萬無一失了。到時,大夏之兵東進,象秦始皇當年一樣,滅掉宋皇,統一天下!」
「大夏費盡心機,要入主關中,統一天下那是一定的。」李儼不住點頭。
西夏人的野心不小,早就想入主關中,再有
第十二章 夏州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