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異族驚懼(下)
宋軍在河西會師的消息,對於西夏來說,那是巨大的威脅,一個不好西夏就有滅頂之災,要李秉常君臣不震恐都不行。
當然,震恐無已的不僅僅是西夏,還有吐蕃。
吐蕃所屬是西羌故地,至於其出處卻是無從查考,大多史料只能來自於傳說。吐蕃的崛起要追溯到唐朝,因為松贊干布而統一,而強大。從此以後,吐蕃開始了與唐朝長達數百年的爭雄之路。
雖然數百年間有時和平,有時戰爭不斷,總體來說,吐蕃與唐朝的關係還是敵對的。雖然我們的歷史教材上把吐蕃說得如何如何好,卻與歷史不相符。
吐蕃最早並不是接受漢文明的影響,而是認同印度阿三的天竺文明。松贊干布統一吐蕃為了創造藏文,派出人去學習,去的是現在的克什米爾地區,在當時,那裡屬於印度,吐蕃學的是天竺文字,接受的是天竺文明。是以,藏文與天竺文字相近。
文成公主進藏,具有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是這是吐蕃人由接受天竺文明向接受漢文明轉變的開始。可是,一開始的時候,松贊干布瞧不起唐朝,與唐朝打了幾仗,給唐朝打得大敗,他這才意識到唐朝非常強盛,經過一系列的事件,最後才有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進藏帶去了大量的漢文明,漢人的書籍,漢人的科技,極大的促進了吐蕃的社會發展,使得吐蕃的國力大為提升。同時,也使得吐蕃人開始接受漢文明,天竺文明在這裡的接受程度開始動搖,一步一步的退出了舞台,最終為漢文明取代。
這就是為何印度阿三一而再,再而三想把***納入版圖的一個原因。在尼赫魯的大印度構想中,就包括***,因為印度阿三不甘心失敗。
在松贊干布時代里,吐蕃與唐朝的關係還算可以,雖然時有摩擦,卻是和平居多。松贊干布死後,吐蕃與唐朝的關係就發生了變化,隨著國力的增強,吐蕃就不滿足了,與唐朝爭奪起了河西走廊。
一提起吐蕃,很多人就想到***和青海,以為吐蕃就只有這麼大的地方,大錯特錯!在當時,吐蕃的地域極為遼闊,不僅僅包括現在的***與青海,還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一部分地方,控域萬里,是唐朝在周邊最大的威脅。
突厥很強橫,卻給唐朝滅了。吐蕃的實力也很強,唐朝卻是無可奈何,因為吐蕃占據了有利的地形,吐蕃所在之地地形險要,地勢複雜,崇山峻岭多不勝數,易守難攻,唐朝要想進攻吐蕃,難上加難。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積石關就讓唐朝損兵折將數萬人。
正是因為吐蕃占據了有利地形,進可攻,退可守,沒有後顧之憂,是以在實力上遠遠不如唐朝的吐蕃卻是屢次威脅河西之地。
儘管吐蕃占有地利,要想與唐朝為敵,還不夠格,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與唐朝打了上百年的大國,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後,大舉東進,先後攻占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一部分領土,與唐朝的西域接壤,最後爆發了戰爭,這一打就是上百年。雖然阿拉伯帝國打不過唐朝,給唐朝壓著打,連對中東進行伊斯蘭化的機會都沒有。可是,阿拉伯帝國也是大國,雖然屢敗,卻是屢戰。
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吐蕃與阿拉伯帝國走到一起了,兩個大帝國有著共同的對手,唐朝!而且,他們單獨與唐朝打的話,都不是唐朝的對手,最後就結盟了,狼狽為奸,與唐朝爭雄。
吐蕃的主要部分是在青藏高原,另一部分國土在西域,與阿拉伯帝國接近,這更方便了兩國的結盟。
吐蕃由於地理位置很好,嚴重的威脅到了河西之地,不斷出擊河西走廊,想奪取河西走廊,卻是沒有成功。這在一定程度是牽制了唐朝,唐朝不得不派出大量的軍隊防吐蕃,保障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是不用說的,那是聯接華夏中心區與西域的必經之路,不容有失。
或許,正是這種牽制,使得唐朝在西域的力量不足,最後才有怛羅斯之敗吧。
吐蕃與阿拉伯帝國的結盟,對西域的威脅相當的大,唐朝曾經一度丟掉了安西四鎮,武則天派兵收回的。
到了唐朝末年,吐蕃曾經一度占據隴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