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百官一致求戰,趙禎也有些飄飄然了……他早有掃滅西夏之心,而且機會難得,只是王寧安並不主戰,這讓趙禎有些不好辦。
「文相公,你以為該如何是好呢?」
文彥博多滑頭啊,他當然知道趙禎想打,可是他也清楚,王寧安輕易不會改變想法,更何況橫山一戰之後,大宋也傷筋動骨,繼續用兵,風險不小。
「陛下,老臣以為前方戰局,一日三變,京城之中難免趕不上變化,不能窺見全貌。老臣建議,立刻給王相公和狄相公送急遞,詢問他們的看法。」
老傢伙又來了一手漂亮的太極,趙禎沉吟了片刻,點頭道:「就按照文相公所言吧!」
……
「政事堂這是什麼意思?說什麼百官求戰,萬民仰望,還問我們怎麼看?他們不都是下了決斷,還問我們幹什麼?」
狄青的臉色很不好看,就算白痴也看得出來,內閣發來的急遞名義是詢問他們的看法,實則朝廷已經有了定見。
「文彥博沒有那麼大的膽子。」
王寧安目光澄澈,嘆了口氣,「仗打得順,把陛下的心氣打高了,這是陛下的意思,官家想一舉剪除西夏之患。」
狄青眉頭微蹙,顯得非常糾結。
首先來說,他們在過去的幾天,就遇到了許多的麻煩。
因為李諒祚在臨走之前,把橫山一線搜刮一空,幾十萬的百姓沒了口糧,也沒了牲畜,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當然了,大宋可以不管,把這些人都置於死地,當成沒有這麼一回事。
可是一旦這麼幹了,李諒祚就會宣揚大宋殘暴,剩下的西夏百姓就會抱成一團,死拼到底,對大宋不是什麼好事。
而且幾十萬人,不是幾十萬頭豬,哪能說殺就殺得完?
再有,就算不考慮這些百姓。
補給線拉長之後,軍中的糧草已經不那麼充足了。
如果再繼續進軍,只怕供應的困難會增加幾倍不止!
大宋的軍隊,在王寧安的整頓之下,發生了改變,戰鬥力提升很大,這是好事,但是也別忘了,無論是火油、火藥,還是床子弩、神臂弩,以及牆式鐵騎,都需要充足的後勤保證,才能發揮強大的戰鬥力。
如果後勤出了問題,給養跟不上,武器沒法補充,這些大殺器就會頃刻變成廢物累贅!
或許西夏就在等這一刻吧!
王寧安猛地想起,原本的歷史上,神宗朝曾經出動五路大軍,攻擊西夏。
當時西夏國主李秉常和梁太后鬧矛盾,被囚禁起來,大宋趁虛而入,不費一兵一卒,就越過橫山,直取靈州和興州。
結果就因為後援不濟,被西夏打了一個落花流水,前後一共折損40萬人,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當時的情況其實很明白,也是神宗急於紓解變法的矛盾,就想靠著軍功,壓制反對的聲浪,結果兵敗如山倒,反而處境更加艱難。
王寧安注意到,此時的情況並不比歷史上好多少。
李諒祚的主力猶存,他已經把力量收回,集中成一個拳頭,只等著大宋殺上去,然後給大宋一個狠的!
在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出兵,必須安撫好後路,才能徐圖進取。
這一點王寧安和狄青都清楚。
但是京城的人不清楚,或者說有人故意裝糊塗,有人迎合趙禎急於求勝的心理,總而言之,各種私心雜念,交織在一起,才異口同聲,喊打喊殺。
狄青在地方帶兵,在京城做樞密使。
早就不是傻白甜了,他稍微思量一下,發現情況並不簡單。
「二郎,從一個將領來說,我是反對出兵的,可是作為你的朋友,我看你還是遵旨吧!」
王寧安微微一笑,「狄老哥,你擔心那幫人離間君臣感情?」
狄青沒有多說,而是起身踱步,走了幾圈之後,才嘆道:「老百姓常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你和陛下之間,君臣情深,太子殿下又倚重你這位師父,加上收復幽州,青唐開邊,攻取西夏……諸多功勞加身,我說句不客氣的話,二郎已經是繁花似錦,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