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門下同平章事,萬修齊上任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煩。
政事堂,李邦彥和白時中又在故技重施。他們,仗著老人的身份,今日故意沒有來上班。
萬修齊剛到政事堂,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對於日常的一些政務處理,多少還是有些縛手縛腳的。
一個筆吏,抱來了一大堆的公文:「萬相,這些都是河東路還有淮南西路呈上來的公文,還請萬相早些弄好上呈官家批閱。」
萬修齊有些窘迫:「那個、李相和白相人呢,為何沒來當值?」
這只是個無品階的低級筆吏,對萬修齊還算是畢恭畢敬的,他老老實實的回道:「李相今日家中有事,說是孫女滿月要宴請。白相好像是身有不適,這政事堂的公務,只好勞煩萬相您了。」
萬修齊畢竟不是官場小白,他也曾在地方擔任知縣。在陳留縣任職多年,自然甚至官場沉浮。這李邦彥和白時中,一來就想給自己一個下馬威,萬修齊豈能不知。
「哼,本相只負責中院政務。這些。都留給李相和白相回來自有處理。」萬修齊冷冷的說道。
政事堂由左、右、中三院組成,每院都由一名宰相和數名侍從官員領導。
那筆吏吃了一嚇:「可、可是這...」
萬修齊擺了擺手:「這什麼這,送回去!」
筆吏不敢再說什麼,抱著一堆公文,悄悄退了下去。
萬修齊主要負責的,還是城北新型農作物的普及工作。雖然城北糧食大豐收,萬畝良田的各種農作物都陸續入倉。就等著來年開春,在各地普及耕種。
這是個相當繁瑣的工作,尤其是的前期的分配。還有各部司衙門的密切配合才行,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這些新型糧食作物的種子,及時送到各地耕種。
此外,各地州府郡縣的地方官員,還得要配合默契。等糧食種子分發到百姓手裡,還要由官府的人詳細指導他們如何耕種。
朱玉平也想的太過理想主義了,想當然的東西,如此高產的農作物百姓們應該爭先恐後的耕種才是。事實上,是大大的相反。
百姓們對朝廷的公信力早已大打折扣,朝廷極力推廣的東西,許多人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
一天之內,皇帝趙桓接連下了三道詔令。命令各地州府郡縣要大力推廣這些新型農作物。並且,給州府衙門都有配額。這些新型農作物必須在春耕之前派發下去,若是完不成任務,直接革職查辦。
地方上的官員,看到詔令的時候都是一臉懵逼。這新型農作物,到底是個啥嘛。
這些人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些糧食作物長得什麼樣子他們都不知道。如何的去普及耕種,還有就是,這玩意兒怎麼耕種?
皇帝趙桓也是操之過急了,京城的急遞鋪鋪兵,迎來了空前的忙碌。光是京畿各個急遞鋪,就累死了馬匹十六匹,因公殉職的鋪兵兩個。
一道道詔令自京城發出,各急遞鋪的鋪兵星夜兼程,將這些詔令分發到地方各處。
緊接著,京畿周邊的州府郡縣又收到了一份公文。朝廷下發的公文,上面有這些新型農作物種子的繪圖,此外還有詳細註明的耕種之法。
種子,如何的儲存。如何的催芽如何的播種,地壟如何的翻整,種植的順序和時節等等,都有詳細的介紹。
問題是,即便如此,許多官員還是一臉懵。這雖然有公文詳細介紹,可理論和實踐這玩意兒,完全就是兩回事。
於是,這些地方官員們紛紛炸了鍋。他們對於皇帝下達的這幾份詔令,都是一頭霧水。
更要命的是,皇帝的詔令中,竟然把這些農作物的普及種植,和官員的政績掛鉤 ,嚴重的更是直接革職查辦。
這到哪裡說理去,只是皇帝的幾道詔令,就弄得各級地方官員雞飛狗跳。他們到現在,連新型農作物的鬼樣子都沒看到。
比如說這紅薯,要用保鮮儲存催芽。等到冒出半尺左右就可以收割,然後挖地壟澆水種植。這玩意長得什麼樣子大家都沒見過,僅憑几張繪圖誰能明白。
就算是弄明白了,真要是實踐操作起來又是怎麼一副樣子。澆水種植,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