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探事司,林大有又把趙楷召見自己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朱玉平。
朱玉平很是滿意他的表現:「大有兄弟,隨我去水橋看看。」
水橋,就是案發地。
當時秦彬的馬車到了水橋,遭遇了刺客伏弩射殺。這地方,朱玉平已經來過無數次了。他也詳細的調查了水橋附近的商販,對於水橋周邊也都摸的一清二楚。
朱玉平說當時刺客有十五六個人,並不是信口開河。實際上,當時人數可能更多。
只不過他們殺了秦彬之後打草驚蛇,當時趙桓身邊的大內高手也不少。刺客們發覺不對,這才急忙逃走。
這次,朱玉平帶著探事司的幾個邏卒,還有林大有一起再次來到水橋。希望,能夠發現更多的線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玉平清晰的記得,作為歐美推理小說界大師級人物,愛德華·霍克一生創作了近千篇推理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堅定不移的反饋著一個真理——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犯罪。
只要用心去發現,總能找到線索、
果然,在水橋橋墩的一個隱秘之處,朱玉平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線索-檳榔。
橋墩這個地方,是極佳的觀測地點。也就是說,刺客一定會在這裡布置人手,以備示警。等到趙桓的馬車過來,水橋兩側的弓弩手便開始動手。
而且橋墩這個地方遠離街道,尋常人是不會到這個地方去的,這裡只能是刺客所在之處。除了檳榔,朱玉平之前還發現這橋墩處有小刀刀刻的痕跡。很顯然,對方在苦等之時用隨身佩刀無聊刻畫的。
從刻痕上來看,似乎是一個蓮華的形狀。只是在這個地方,腳下有大量被咀嚼過的檳榔。
如果是尋常遊客,斷然不會站在這麼一個不舒服的地方,咀嚼這麼多的檳榔。只有一種可能,在此地望風之人留下來的。
菸草是明朝中葉才傳入我國的,至於這檳榔,早就開始盛行了。
在南宋時期,嚼檳榔就成了一種時尚。宋朝時的福建、廣東、廣西一帶就已盛行嚼檳榔,尤其以廣州為甚,可算是登峰造極。
客人來了不上茶,只是上檳榔,不分男女老少,有錢沒錢,早上睜眼就開始嚼,晚上睡覺時就放床邊,睡前嚼一顆,半夜醒了嚼一顆。飯可以不吃,檳榔不可不嚼。
像是點茶這種社交飲品由於工序繁雜,只能通行於上流社會,而無法在民間普及流通。於是,各種相對簡單的社交方式就應運而生,嚼檳榔就是其中之一。
嚼檳榔的方式也很獨特。一般都是先把檳榔斬成碎粒備用,然後將蜆殼燒磨成粉末,取大約一銖蜆灰放在葫蘆葉上,用水調和,再把檳榔粒像包烤鴨肉一樣包裹後,送入嘴裡咀嚼。
醉檳榔」詩曰:「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
或許有人會奇怪,檳榔不是南宋開始盛行的麼,現在可是北宋。
實際上,在晉室南渡之後,檳榔就已經行成風尚了。只不過北方嚼的起檳榔的,非富即貴。畢竟這玩意兒物以稀為貴,在北方是不可能種植檳榔的。
有一點可以肯定,趙桓此次微服出宮消息是被泄露了的。這才給了敵人機會,這刺客們在水橋埋伏多時就可以看得出來。
他們早就知道趙桓會路徑此地,也早就在這裡設好了埋伏。
朱玉平俯身在苦苦思索,一旁的林大有等人也不敢上前打擾。生怕,打斷了小國舅的思緒挨罵。
可還有一件事,讓朱玉平苦思不得其解。對方已經知道趙桓的出宮路線,按理說他應該分得出趙桓的馬車,還是秦彬的馬車。
為什麼刺客會把秦彬當成了皇帝趙桓呢,這太也不合乎常理啊。
「小國舅,前面有酸梅湯,要不要屬下給您取來一碗。」看著額頭上滲出汗珠的朱玉平,一旁的林大有終於忍不住開口。
正在思緒中的朱玉平無心理會,只是擺了擺手。
這種拍馬屁的機會,是不能錯過的。於是,林大有屁顛屁顛的跑了過去。
酸梅入藥,最早見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但製成飲品,有人認為始於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便出現了掛著
第二百五十三章 推敲